历史文化

  • 为什么贽见之礼用雁和茶?2020-02-18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嘉礼”。《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礼之本也。”意思是说婚礼乃是所有礼仪的根基。
    历史文化
  • 【大明英烈传】亮节孤忠 史可法舍生取义2020-02-18
    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明代河南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其子史从质说:“我家必定昌盛。”史可法之母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其屋舍,生史可法。以…
    历史文化
  • 明末帝师名将—孙承宗/【大明英烈传】2020-02-10
    孙承宗,号惴阳,保定高阳人,生于明嘉庆四十一年(1563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天启二年(1623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他也是明末的文坛领袖。
    历史文化
  • 典藏画作 人品为先2020-02-08
    中国历史上的大艺术家们的画品、书品、诗品都根于人品,因此强调“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中国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为一”,再到宋代理学家们的“万物一体”论,“天人…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古人要用“花轿”迎亲?2020-01-26
    古代男女婚配时,男方必须用花轿迎亲。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而迎亲是六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
    历史文化
  • 古人穿鞋的习惯及趣事2020-01-26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服饰文化,鞋子作为服饰的一部分,当然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古人曾经创造非常丰富的鞋文化,甚至还有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
    历史文化
  • 一个世纪的传奇:雨果2020-01-14
    法国文学家雨果(Victor Marie Hugo)是位相当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他的作品至今仍是家喻户晓。
    历史文化
  • 雍正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康熙选的儿媳2020-01-14
    乌拉那拉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的名门世家,父亲费扬古立过大功,是皇帝的心腹、步军统领,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玄孙女。
    历史文化
  • 为什么象棋中的“兵”、“卒”各有五个?2019-12-19
    象棋是颇为流行的棋艺活动之一,棋子中除双方的将帅各设一个外,士﹙仕﹚、相﹙象﹚、车、马、炮红黑双方都是两两成对,但唯独“兵”、“卒”双方各设五个,而不是设三个或八个,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文化
  • 少年康熙智擒悍将鳌拜2019-12-19
    康熙帝八岁即位,根据顺治帝遗诏由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其中,鳌拜手握重兵,在朝廷内外广树党羽,结党营私,擅权专断……来看看少年康熙如何不动声色,智除鳌拜!
    康熙帝自十四岁亲政以来,在六十多年…
    历史文化
  • 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三个共同记忆2019-12-19
    文化历史学者章天亮曾在演讲中讲到,全世界有许多民族,他们的文化、语言不一样,甚至中间隔着高山、大漠、海洋。不过,他们几乎都有三个共同记忆。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古人称丰富的藏书为“二酉”?2019-12-12
    在清朝陶怀贞所撰之《天雨花•第二回》中写道:“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古代的法官要戴“獬豸冠”?2019-12-03
    在古籍《后汉书•舆服志下》上记载:“法冠,一曰柱后。……,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及汉朝蔡邕《独断》曰:“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2019-11-25
    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
    历史文化
  • 为什么古代的法律又叫做“三尺法”?2019-11-18
    在《史记•酷吏传•杜周传》上载:“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这段记载是说,西汉武帝在位时有一大臣,名叫杜周,善于揣摩上意,阿谀奉承,以少说话为处事重要原则。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