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深的爱

发表:2021年04月25日

给孩子最深的爱,莫过于我们的用心陪伴跟情绪稳定。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没有感知自我情绪起伏的能力,无法先安顿好自己,就不容易拥有稳定的力量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出口,确认亲子间爱的连结,反而容易一切搅在一起,转眼就是亲子大战了。

(123RF)
(123RF)

而孩子的人生首堂情绪课,老师是父母,而地点就是家庭。父母要敏锐地感知自己情绪形成与走势,才能好好提醒自己,准确地表达信息,而不是要恫吓、控制、胁迫孩子。

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家长和孩子都陷于挑衅与不服输的倔强中,情绪风暴让人只想要征服或战胜对方,而疏忽了事件的本质是爱的连结。家长只想要孩子配合,会以道理、声量、父母的权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他/她的服从。

顶多做到,在孩子委屈过后,再与孩子和好,但那个过程,家长彰显出来的,只有急躁、效率,跟不肯等待。但能在情绪前煞车,其实更该是父母做好的功课。

那么如何做到在“情绪前刹车”呢?具体策略是什么呢?就三个字:“听核心”。倾听、核对、用心欣赏。诚恳倾听孩子的需求,包括“听事”与“听情”。换句话说,以核对我们听到与理解的,是孩子想要传达的意思。

在所有的亲子对话里,因为父母的欣赏,孩子可以增加自我价值与自信。欣赏孩子,会让每一次对话都产生力量。

此外还有两个要点。

1.陪伴。如果在孩子还没有进入情绪风暴,还有对话与聆听能力的时候,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父母让对话维持温度,当中也包含理解跟陪伴,传递爱也连结彼此,很多情绪风暴就不会发生。

2.划定界限:行为规范。虽是规范,但却让人感觉安全,也能给彼此得到最大的自由。

在平时,或在孩子情绪平稳时,要让孩子清楚家里的行为规范与界限,这是一个家庭教养的核心。界限在日常生活中就设定了、并常反复提及或确认,加上大人小孩都遵守,已是家庭里的价值观,不但出现在父母的嘴里,更落实在父母的行为里。

所以,包括礼貌、认真、为自己的事负责、诚实、爱护家人等等,都是家庭的“界限”。而因为平日都内化了,已形成家庭观念的一部分,就不容易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爆炸点。

如果家长都没有稳固的内在,更别说引导孩子的情绪有好的转换,大人自己就先乱了。

“修养”的建立,家庭是第一个场域,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眼见,第一个身心健全,或不够强健的大人。

家长需先安顿好自己,学习如何看见孩子底层的冰山,在爱与尊重孩子的对话下,再把亲子间的关怀连结回来,达成彼此都舒服与认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