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兵书的智慧《六韬》(3)
(接上期)
《六韬》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姜太公吕望所著,但据考证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所作。真实写作年代大约是战国晚期。
《六韬》意为六种秘密的战术 谋略,全书六卷,共六十篇。内容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方式写成,对后世兵学有重大影响。宋代将其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姜太公(Ralph Hammann/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国务第三
文王问太公:“我想了解治国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
太公答:“只要学会爱护百姓就足矣了。”
文王问:“如何爱护百姓呢?”
太公答:“要给百姓利益而不损害其利益,使百姓取得成功而不破坏其想做之事,保护百姓使其生存而不滥杀无辜,给予百姓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他们的资产,使百姓安乐而不要让其受苦难,让百姓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愤慨。”
文王说:“再请教一下这其中的缘故。”
太公答:“百姓不失去职业,就是保障了其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帮助了百姓想要做的事;减去百姓的刑罚,就给百姓安稳的生活;少征收赋税,就给百姓实惠;少修筑楼台庭榭,就使百姓安居乐业;官吏清廉不严苛干扰,就使百姓愉悦。反之,使百姓失去职业,就是让他们利益蒙受损失;耽误耕种的农时,就是破坏百姓的事情;百姓没有犯罪而无辜受冤,就是谋害他们;征收重税,就是对百姓的掠夺;修筑楼台庭榭,就是让百姓疲于奔命,这样就会增加百姓的痛苦;官吏对百姓贪污骚扰,都会激起百姓的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王啊,管理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子女般、或者像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百姓饥寒,就为他们忧愁;看到百姓辛劳,就为他们悲痛;对百姓施行赏罚,就如同自己亲身受赏罚一般,向百姓征收赋税,就如同自己的财物被征收一般。这就是爱民之道。”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