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无名英雄——詹剑青

发表:2015年07月07日

1945~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本报通过走访当年浴血抗战的国军老兵、先烈后代,再现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历史。特推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报道。

1953年,第一批“富台部队”(见后注)官兵在黄杰(左二)的率领下抵达台湾高雄。(网络图片)
1953年,第一批“富台部队”(见后注)官兵在黄杰(左二)的率领下抵达台湾高雄。(网络图片)

文/吴文超

提起詹剑青的名字,很多人不知他为何许人也。他就读于黄埔五期,后被派到德国培训,回来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会战结束后他被派到越南组建海外情报系统。在蒋介石身边,大陆情报靠戴笠,海外情报靠詹剑青。但他身份多变,就连台湾报界也只以“华侨商人”的名义称呼他,使他的身份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的一位法国华裔朋友David Wang,父亲曾为中华民国驻越南外交官,其父亲和詹剑青有过共事,我从朋友处听过詹剑青的传奇故事。适逢欧洲梅兰协会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在巴黎召开,我采访了欧洲梅兰协会会长詹致远教授,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认证,詹剑青是詹致远教授的父亲,还原了詹剑青的这段抗战历史。

一、勇闯军校得到蒋介石赏识

詹致远(左)与父亲詹剑青(右)(网络图片)
詹致远(左)与父亲詹剑青(右)(网络图片)

詹剑青出身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早期的革命党人,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革命党人黄花岗起义,他的父亲在起义中壮烈牺牲,家人连尸体都不敢去收,至今,连他用的什么化名家里都不知道。那时,詹剑青还没出生。16岁时,他去广州想报考黄埔军校,可当时进黄埔需要有两位校级军官推荐才可报考。詹剑青谁也不认识,什么也没有,詹剑青灵机一动,他偷了一条船划到黄埔军校外围,就在外围睡觉。军校的巡查官抓住了他,将他带回学校审问,他其它的不说,只说他认识蒋介石,专找蒋校长的。巡查官以为他有重要情报向蒋校长汇报,就对他另眼看待,安排他在船上睡觉,问他吃饭了没有,他说没吃,巡查官就给他送来几个馒头。隔天带他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到他后一愣,不认识他。就支开身边的人。对詹剑青厉声说道:“你这个孩子,怎么说谎,说是认识我呢?”詹剑青伶牙俐齿地答道:“你不认识我,可你经常在我家隔壁演讲,每次演讲我都去听,怎么能说我不认识你呢?”蒋介石听了詹剑青的话大喜,觉得他讲的不无道理。又问了他的家庭,听说是革命者之后,为他的爱国之心和勇气所打动,当场答应他进黄埔学习,并对他另眼看待。对这次的同蒋介石见面,詹剑青到老了还对孩子们津津乐道,反复地讲述。

北伐期间,詹剑青被编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何应钦的手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察觉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野心越来越明显,中日必有一战,为了做好抗战准备,国民政府挑选了大量的军官赴德国培训,詹剑青也被选派到德国,学习严格的军事管理。

二、参加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全副武装的将士(网络图片)
淞沪会战全副武装的将士(网络图片)

1937年8月9日,日军侵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滋事,与中国保安队发生冲突,保安队死一人,滋事日军亦被击毙,由是引起交涉。日军藉此集中多艘战舰,并以海军陆战队登陆,要求我方撤退驻沪保安队,经我方严词拒绝。其后,日军长谷清师团企图重演“七七事变”,于8月13日上午9时15分,集结驻沪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约万余人,向我方保安队进攻。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直接指令下,在上海主动发动了反击日寇的淞沪战役。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国军投入兵力70个师近70万人,伤亡25万余人。日军投入兵力10余个师团近30万人,军舰130余艘,战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伤亡4万余人。

上海宝山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为沪、宁通海门户。夺下上海门户宝山,是日军在会战初期的首要目标。日军投入淞沪战场的地面部队,总数达9个师团和2个旅团,其中5个师团和1个旅团都是在宝山的川沙口、石洞口、狮子林、宝山城附近以及吴淞镇一带实行登陆的。

面对拥有飞机、军舰掩护的精锐日军,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打响了反登陆和沿江阻击战。中国军队对从吴淞口、小川沙登陆上海的日军的这场反登陆战坚持了约20天。在上海江边的这场反登陆战中,中方投入15个师以上的兵力,大都是精锐之师。

吴淞口周边都是日本的军舰,上空有数十架日机。日军登陆时,军舰猛轰国军的阵地,飞机轮番投弹,整个阵地都在颤抖。国军的武器大都是汉阳造,经常卡壳,因为没有反坦克武器,日军坦克上来,人们就绑上手榴弹去炸。

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县城的中国军队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数次击退日军冲击。孤军激战两昼夜,毙伤敌人600余人。9月7日,日军坦克从东门城墙缺口处破城而入,姚子青身先士卒,率领预备队及全营所剩官兵20余人,同敌短兵相接,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罗店争夺战一直打到10月底,几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双方死伤两万余人。攻打罗店的日军第11师团在完全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半个月里付出巨大伤亡,只向罗店以西以南推进了不到3公里。日本陆军省和上海派遣军对罗店印象极深,称之为“血肉磨坊”。

敌军每发动一次进攻,必先进行十至二十分钟的炮火袭击,第一线的简易工事多被击塌,营长以下各级军官非死即伤,战士伤亡近千。不得已采取两线布置,第一线只留少量观察员,其余人员撤至第二线。

詹剑青参加了这次的吴淞口阻击战,他做为情报侦察人员留在了最前线。在这场阻击战中,詹剑青腿部受伤,撤到后方治疗。

在急救医院里,詹剑青认识了一位女性医官,她叫张世德。

张世德原名张四德,出身医药世家,因职业问题,将“四德”改为悬壶济世的“世德”。张世德曾在英国皇家大学读医学外科,卢沟桥事变时,她就决定离开阜新医院,去报名当兵,到了淞沪战场做护理工作。

三、去越南组建情报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用5个月的时间席卷东南亚,占领新加坡后,在新加坡建立了地区总部,把吉隆坡和槟榔屿作为中转站,并侵略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

为了避免日本人将橡胶等战略物资运到日本,维持他们在战争中的损耗,国民政府派遣詹剑青到越南去,在那里建立海外情报网,并组织那些被打散的英军、法军、美军和当地百姓,组建游击队,在海外打击日本人。

于是,詹剑青和太太张世德受命来到越南,詹剑青以外交身份从事活动,张世德对外行医,俩人逐步建立起了他们的情报网络,并组建了游击队。
一次,詹剑青在西贡不幸被汉奸出卖,日本人在他朋友孩子的婚礼上将他抓走,将他关进牢房。詹剑青在牢房里受尽非人折磨,对关水牢,用竹棍抽打,他宁死不屈。日本人的翻译官是一位有良心的越南人,他在日本帝国大学牙医科留过学,会说法日文,被逼充当翻译。他被詹剑青不屈精神所感动,找到游击队,将詹剑青从狱中救了出来。

四、协调国军撤往台湾

日本人投降后,詹剑青留在越南,继续在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活动。国内内战爆发,国军失利,全面溃败,其中国民党黄杰部溃逃越南,这时的詹剑青全面负责接应这些国军逃兵。进入越境后,黄杰将军与数万眷属被越南法国部队解除武装,并被分别集中管理于越北之蒙阳及越中之金兰湾等地。后来,詹剑青又协调在富国岛建立集中营,这里比俘虏集中营好多了。这时的詹致远清楚地记得,父亲这段时间一直来去匆匆,护照一会变成泰国、一会变成柬埔寨,詹致远也知道父亲这段时间一直在越南,他虽然困惑但不敢多问。大陆军人不适合南方的气候,很多人得了疟疾,詹剑青就组织华侨捐款,买消毒粉,买各类治疗疟疾和热带瘟病的药物。后来发现他们缺少精神食粮,又从侨界捐款,建立一个华人的报社,后来,他还发动建立了工厂和教堂,捐助一直维持到台湾方面有能力将他们接回去。

1953年7月2日始,除有1500名自愿留下,其余三万多国民党军人及黄杰本人被分批撤运到台湾。

1975年的时候,南越沦陷,本来詹剑青可以随美军撤走,那时刚好他太太张世德癌症开刀,不能移动,詹剑青自己也认为他年龄大了,可以退休了,就留下来陪伴太太,留在已经沦陷的越南。但他还是遭到软禁。软禁他的带队队长叫武元甲,来自于云南讲武堂,是当时印支共产党内屈指可数的军事人才,是詹剑青以前的学生,出于师生关系,武元甲对手下说不能动詹剑青一根头发,不能抓他去劳改营,只能软禁。

詹致远知道父亲的情况后,他们弟兄就设法通过外交途径谈判来救父亲。那时,法国在越南有一个驻越南总领事馆,就让领事出面谈判,谈了三年才放了出来,由国际红十字会把他接了出来,先到法国,后转到比利时,詹剑青有个小儿子在那里是医生,方便照顾,詹剑青也常参加法国华人侨社的活动,成为当时著名的侨领。

后注:富台部队

富台部队其实是之后起的称呼,取越南富国岛与台湾各一字,事实上无此编制。

1949年,国军在大陆节节败退,投共叛变者众。7月,广西镇南关保安队受到武装攻击,败部进入越南,为留越国军之始。保安队入越后随即被解除武装,集中于谅山中华会馆。

11月21日,黄杰的第一兵团71军于桂北被攻破,22日国军放弃桂林,25日国军柳州、梧州同时失守。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指示各部,“为确保反攻基地,各部队应力求避战,保存实力,轻装分散,机动游击,各自选择适当地点,以安全为第一。”国军入越后不再受到追击,战事才告一段落。
入越初期有六大部队:第一兵团残部、华中战区国军残部、白崇禧指挥的广西民团、贵州部队、廿六军残部与第十七兵团残部,另含军眷、流亡学生等,人数为32457人。

1953年经多方交涉后,抵达台湾人数为30087人,当中有约1500人留在越、柬各地,没有跟随国军来台,成为侨民。

当时的留越最高司令官为黄杰,命参谋长何竹本为代表,偕外事处长毛起鹒赴峙马屯与法驻谅山边防军参谋长奥里亚(Lt. Col. Auridl)中校,签下协定,同意国军借道越南转进台湾。

在蒋介石裁示:“黄杰的留越国军可以来台,李弥的留缅国军不能调回”后,国民政府成立了“留越国军处理小组”,先后于台北、中坜、台中、台南、台东等地兴建克难住宅,命名为“赴台新村”,再派出海军登陆艇与运输船队共七批,自1953年5月16日至6月28日展开返台作业,称为“富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