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和深层的阅读方法

发表:2023年04月19日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浩如烟海,电子产品极大丰富。有些家长却发愁,孩子整天抱着手机和艾帕不放,难得看到孩子能翻开一本书好好地读一读。

介绍六种让孩子掌握专注、高效和深度阅读书籍的方法。如果读书像探险般有趣,孩子自然会从手机投喂式的信息灌输中得到解脱,孩子不用催,自己就会爱上阅读。

(123RF)
(123RF)

1、限时法

读书的根本是专注,没有专注什么也谈不上。可是又有几个孩子天生就能坐得住呢?电子产品弄得孩子眼花撩乱,也无非是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有经验的父母都明白,绝大多数孩子的专注力还是要靠后天培养,因为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孩子有了读书专注的这把利器,往往将来做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不懈。

家长都知道,越是头脑灵活、精力旺盛的孩子越容易分心。这时,家长如果善用限时法,就能快速令孩子的心猿意马服贴下来。

比如,提示孩子还有半小时吃午饭啦,把这一章读完。再长远一点的,周末出去郊游,在这之前把这本书看完。让孩子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就能在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状态下高效地读书。

2、比较法

掌握了专注力后,可以逐步引导孩子练习深层阅读。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过一遍就完了,还要有收获,这就需要深层阅读。而比较法,是打开孩子思路的第一步。

比如,孩子在读一本有关地理的书,可以让孩子再搜集2、3本同类的书,比较一下关于某国的某个地区,在这些书中描述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样横向比较的好处是,不把眼光限制在一本书里。如果知道了从各种角度观察问题的妙义,久而久之,孩子在读书时,自己会思索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或侧面表现形式,有助于孩子把一本书“吃透”。

3、五五读书法

心理学讲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就是说人着手学习的时候,开始和结束时的精力比较集中,记忆力也很好。那么对于一个欢蹦乱跳的孩子,是用60分钟读书,还是分成4个15分钟读书,哪个效果更好?

简单计算一下我们就会知道,孩子花15分钟去读书的话,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各占5分钟,合计就有10分钟的高效读书时间。反复实践4次的话,60分钟里就有40分钟是处于精力高度集中的读书时间。而连续读书60分钟的话,就只有前后那么10分钟的高效读书时间。

比较一下立见高下,在高效阅读的初期阶段,把整块时间分割成几部分,让孩子的大脑充分利用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

如果孩子反复去适应这两个时间点的大脑高效阅读状态,可以让孩子打下坚实的集中注意力的基础,这就是五五读书法。

4、提要法

很多专家提倡,读书要“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什么意思呢?读了一本书,能不能将书的主题要旨提炼出来?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主要的依据又是什么?这就是把一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地将书读到“薄”,做到了然于胸。古人所谓“俯而读,仰而思”,就形象地表现出这个过程。

提要法读书,要提醒孩子注意不要擅自添加自己的想法。客观公正地读书,原著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偏离作者的意思,最大限度贴近原著的本旨。

书读到薄,进一步再读到厚。把握了这本书的主要思路后,再联系各方面内容,能不能把主题扩展开?这时候可以有些个人发挥了,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这个主题?用怎样的素材和依据去支撑这个论点等等。由“薄到厚”的过程,让孩子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5、心得法

心得法也可以叫做推荐法。读了这本书,试着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推荐给别人。孩子会从自己的心得开始,把感动的地方,受益的地方再现出来,用一段话述说也可以,用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可以。

不要小看心得法,人生在世,能把自己的感触和别人共享,继而得到共鸣,这可是一大功夫。未来的人生路上,从求学、面试、就职、升迁乃至人际关系、婚恋等等,哪一样也缺不了它。说白了,心得法直接关系着人的沟通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从试着把一本好书推荐给别人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项能力。

6、八面受敌法

最后,特选一个能把书读到极致的方法,也就是苏轼提倡的“八面受敌法”。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成就卓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这么丰富的知识他是怎么吸收的呢?

苏轼曾在著书中提及自己的读书方法,并为后人所称道。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简要地说就是:一本书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苏轼自己就有个好例子,他多次读《汉书》,可每次读书的目标都不一样。他从《汉书》中学习治世之道、用兵方法、研究官制等等,分成好几次去读,也就是现代人讲的各个攻破。所以他称之为“八面受敌法”,也有点听上去像兵法的意思。

比如一本厚厚的描写关于大自然四季的书,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从中去找一下一片树叶在春夏秋冬都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啊?“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可以把话题分开逐个去探讨,这样有助于孩子最终达到深度阅读一本书的目的。

这些方法家长不妨试试看,也许有一天您会发现孩子不再迷恋电子产品,而是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