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 好的家规让孩子受益终生

发表:2022年03月14日
文/云游

有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呵护和细心照料孩子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们一些约束,这种约束在学校叫做纪律,在家庭中就叫家规了。

上次和家人聊天,聊到家规这个话题时,发现被人们淡忘了很多。老人们觉得,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对现在的孩子似乎不怎么管用,年轻家长可能对家规的认识还有点偏颇,觉得家规就是一种刻板的控制,对小孩子来说,家规是什么?更是没有这个概念。

可是人们却没有忘了抱怨现在这个社会,怎么这么乱套啊?大家想一想,社会就像一个整体,而家庭就像一个个细胞,对吧?如果这一个个细胞没了规矩,那么这个整体怎么能不乱呢?而且社会乱了之后,反过头来又影响家庭。

(123RF)
(123RF)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传统文化就是一副最好的解药。儒家的经典之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家”,不管是指家庭、家族、或古代所指的采邑封地,它都是个人和国、天下的重要连结点。所以治理好家是至关重要的,家的位置承上启下。家治理得好,不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也会给国家、天下带来安宁,同时在治家的过程中也锤炼出治国平天下的才干。

从这个传统理念上看,如果我们每个家长治理好自己的小家,从这里开始,使家庭一个个分子细胞变好了,那么这个社会岂不就改变了吗?而且还减少家长们的担忧,现在的人都在用选择饮食,或锻炼身体等方法来增加免疫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自家都把自己的孩子规范教育好,也会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将来到了社会上,也会不受社会乱象所侵袭。是不是这样?有人会说,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多难啊,难怎么办?为了孩子,难,也得做啊。

家规,简称治家的规矩。有些家规是习惯构成的,每家的规矩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侧重点。一个好的家规,不但能教化约束孩子的行为(也包括家长的行为),而且孩子最初的心灵建构都是以家规作为指导的,家规的因素就像种子一样会深深埋在孩子的心里,并受益终身。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生活都不富裕,家家都有勤俭节约的家规,这是共性。那个时候的孩子吃饭前不用背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孩子都深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衣服、鞋子只有穿破了,才能换新的。所以我长大了在应对艰苦的生活时,就没有感觉到多辛苦。

另外,我家家规的侧重点是我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总是告诫我的两个哥哥出门做事,“别人不仁,咱不能不义呀”。这句话从小就深深扎在我的心里。长大后在社会上我也经常碰到一些不仁的人和事。有时也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那句话始终在约束我。回头看我真的感谢这个家规。

 我曾经问过我的姐姐,你的家规是什么?姐姐脱口而出:“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再看她的两个孩子,也确实符合我姐的家规。虽然都是平凡之人,但在邻里之间和工作单位口碑都非常好,真诚朴实。

前两天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现代版的《家规》,是个微电影。讲一个青年看他老爸工作太辛苦了,就贷款买了一辆小车,想用来接送他的老爸上下班,还憧憬着他老爸看到车后高兴的样子。

不料他老爸见了,不但没高兴,还拿着笤帚追着打他,然后让他背家规:“不刷卡,不贷款。有一分,花一分。赚多少,花多少。不自卑,不虚荣。努力工作,善良待人。”

有人说,家规是一种家庭文化,风格各异。看来确实是这样。 

我还看到一些文章,也在讲如何为孩子制定家规?家规对孩子教育有多少好处等等。有中式的、日式的和英式的,都非常好。

西方人制定家规的做法是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意愿。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对家规的每一条都有深刻的理解,日后他在遵守起来也比较自觉。

在英国有个小朋友叫波顿。在波顿不到三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时间不好好吃饭,过后又喊饿;看起动画片来没完没了;玩完的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从来不放回原处等等。

处于在叛逆期的两三岁孩子来说,如果对他强令指责,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经过商量后,波顿的父母决定制定一个家规,用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这也是对大人的一种考验。

有一天,父母将波顿叫到身边,告诉他家里要制定一些规则,你也可以参与进来,提出你自己的意见和期望。小波顿觉得很新鲜,便欣然同意。

爸爸说:“你先提一条吧”。波顿想了想说:“我希望爸爸不要在家里吸烟,我最讨厌那个味儿了”。“就是,我们拒绝二手烟的污染。”妈妈在一旁帮腔道。“好,我同意,以后尽量少吸,而且决不在家里吸烟。”爸爸信誓旦旦地做出了保证。妈妈说:“吃饭的时间到了,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坐在餐桌前准时吃饭,过后就不许再吃了。你们同意吗?”妈妈说完看着波顿。

爸爸说:“我举双手赞成。”波顿似乎意识到妈妈是在说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也说:“我也同意。”

就这样,在波顿的参与下,他们制定出了十条家规,并做出了违规者的“处罚”条例。

由于波顿的年龄还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改正了的坏习惯还会犯。这个时候适当的“处罚”就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一天中午,波顿玩玩具正在兴头上,不想吃饭,于是妈妈就提醒道:“你真的不饿吗?那你要记住从现在开始到明天早餐前你什么都不能吃。”波顿想都没想就回答道:“知道了,不吃就不吃”。到了晚上,波顿的父母做了很多波顿平时非常喜欢吃的饭菜。

饭菜端到餐桌之后,小波顿兴高采烈地爬到了凳子上,这时,妈妈走过来对他说:“我们的家规里面说了,不按时吃饭的人会被减少一顿餐饭,这也是你同意了的。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所以你不能吃晚餐”。看着表情严肃的妈妈,波顿“哇”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现在饿了,我要吃饭”。波顿的哭声显然没有打动母亲,所以直到第二天的早餐,波顿才将自己的小肚子填饱。从此以后,每当到了饭点,不用父母催促,自己就会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前,唯恐再饿肚子。

当然,每个人违规都会受到应有的“处罚”,父母也不例外。有一次,父母出去聚会,到了十点半才回家,足足晚了半个小时。信守承诺,两个人真的一个月没有出去玩。此后两个人再出去玩的时候,会考虑到时间的安排。在家规的约束下,不仅小波顿在个人行为和习惯上有着明显的进步,父母们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这种良好的家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家人的发展都非常有利。波顿和父母一起制定的这个小小的家规,也体现了孩子的内心渴望自由、独立和被尊重,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

故事讲完了,家长们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呢?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相处的人群里每个人的行事风格都带有家规的痕迹,好的家规是传统文化的实践。比如尊敬老人,最简单的例子,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坐下来,先动筷子,这并不是一个客套,这是传统礼仪的传承,让孩子在现实里体验到什么是尊敬。我嫂子说了一句话看似嘲讽,但是却很现实,她说现在对孩子的溺爱都没了原则,连基本的观念都是颠倒的。

希望家长朋友们能正确选择教育理念并坚持下去。让我们回归传统,培养出有教养、懂礼貌的好孩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