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百年预言成真

发表:2021年09月16日
文/徐荣

众所周知,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跟英国人打仗的第一号人物,但是很少人知道,相较于英国,林则徐认为俄国才是中国真正的外患。

鸦片战争(西元1840年~1842年)是近代西方国家和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战后清朝被迫放弃锁国政策,同时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画像
林则徐画像

林对西方文化见解深刻

鸦片战争的本质是海权国家对中国的压迫。对此,林则徐(西元1785年~1850年)并非采取故步自封的对抗姿态,相反的,他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林则徐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后人将其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示意图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示意图

然而,由于鸦片战事不利,所有的责任都被推到了林则徐身上,不幸遭革职遣戍新疆。

1842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诗中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和旷达的胸怀。后经过长途跋涉,林则徐到达新疆伊犁,开始了5年的流放生涯。

提醒新疆巩固边防

虽然被贬,但林则徐仍常抱忧怀国家之情。在流放的5年中,他“西域遍行三万里”,遍游新疆各地,实地勘察南疆8个城,他逐渐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沙俄对中国的威胁在当时和未来都十分严重。于是他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并开始兴修水利。他认为解决水利,可以巩固边防,这样军饷和粮秣就不成问题。他还潜心研究新疆历史,提醒当地官员注意边塞安全。

受左宗棠钦敬

林则徐的思想认识对左宗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对左宗棠日后在西北用兵也有相当的助益。

1850年1月,林则徐告病返乡,途经长沙时,舟泊岳麓山下,左宗棠前往拜谒。左宗棠一生崇拜林则徐,但二人一生仅见过这一面。

当时林则徐65岁,左宗棠(西元1812年~1885年)38岁,一位是当时的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一位是即将登场的“中兴名臣”,二人相见恨晚,晤谈通宵,畅谈今昔,纵评天下。

左宗棠问林则徐对西方入侵的看法,林则徐说:“此(英国)易与耳,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这年11月,林则徐病逝,左宗棠听闻后哀叹不已。

左宗棠高度评价林则徐说:“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泽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左宗棠继承了林则徐的志业。26年后,左宗棠率大军收复新疆,时年64岁。

俄蚕食鲸吞中国土地

1850年,林则徐病逝后,他所担心的事情开始发生。俄国开始大肆侵占中国土地并为祸中华。由于俄国侵占领土太多,仅举几个著名案例。

1858年5月(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约4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侵占,并逼迫大清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1860年11月(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公里国土为沙俄侵占,逼迫大清签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1860年开始到1911年,沙俄以探险、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1918年,中华民国武力收复唐努乌梁海,1919年7月,唐努乌梁海一度被中国收回。

但1921年夏,苏俄以支援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名义进入该地,让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成为“唐努图瓦共和国”。

1944年改称“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并入苏联。1948年5月,中华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华民国领土。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任内签署了中俄边界条约,承认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的边界,导致被沙俄掠夺的国土丢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