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炸弹客被抓 只因写作风格败露

发表:2021年06月16日
本报综合报导

1978年5月25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收到了一个邮局退回来的包裹。

克利斯教授记得自己近期并没有寄过包裹,可是包裹的退件单上却明明写着自己的名字。这个包裹很重,教授一个人抬不动,于是他叫来了保安。保安拆开包裹,立刻传来一声巨响,这个包裹里居然是一颗炸弹!

从此以后的18年中,全美还有多起大学的理工科教授都收到过这样的包裹,其中有16枚炸弹在被拆开的过程中爆炸,共炸死3人,炸伤23人。由于凶手袭击的对象主要是大学教授,所以凶手被称为“大学炸弹客”。

FBI想尽办法要抓住凶手。十几年的调查中,动用了500名特工,误抓了200多名嫌疑犯,查访上万民众,接了2万多通检举电话,花费500万美元,但是调查了十几年,大家竟连凶手的性别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让警方头疼的是,受害者除了都是大学教授外,彼此之间竟无任何联系和共同点。那么,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对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的教授下毒手呢?

在一起炸弹爆炸案中,警方在包裹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用打印机打出的一句话:“Wu,成功了!我就说会成功的。R.V”。

FBI花了大量精力,找到了所有叫“Wu”的人,再通过这个人,找到名字缩写是“R.V.”的人。但是这些人都与邮件炸弹案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凶手一直没能落网,所以美国联邦调查局警告所有人,特别是在大学任教的教师们,千万要小心可疑包裹,一旦发现包裹有任何异常,立刻联系当地警方,因为这个包裹很有可能就是“大学航空炸弹客”寄出的。

1995年4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罗伯特和菲利普•夏普收到一封警告信,要求他们立刻停止基因研究,否则,他们会和那些被炸死的教授一样,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同时,《纽约时报》也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件的内容是一篇论文,寄信人自称是“大学航空炸弹客”,他要求《纽约时报》必须尽快将这篇论文全文刊登,并且承诺如果刊登他的论文,他将不再进行任何炸弹袭击。

这篇论文的题目叫作《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内容是说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使人类丧失自由,最终将导致社会的毁灭,人们应该摧毁现代工业体系。凶手以那些研究科学的大学教授作为袭击目标,就是因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者。

在这篇论文里,“大学航空炸弹客”告诉人们,工业社会让人们上瘾,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疾病不断增多,身体健康不断下降,对环境的毁灭不断加剧,这是整个技术体制所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单一的某个技术。就像我的手机不会摧毁全球的生态系统,但是,大规模创造、使用、让人拥有手机的过程,才是摧毁全球生态系统的东西,才是给人类带来压力的东西。

这篇论文宣称现代技术与工业化严重侵蚀了人类社会,因此需要有人站出来阻止技术进步,从而拯救全人类。这些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民众的注意。

很快,一位名叫大卫•卡辛斯基(David Kaczynski)的民众通过律师联系了警方,说发现这篇论文的观点和写作风格都很像自己的兄弟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并称他在弟弟的书房看到过这篇论文的草稿,并提供了泰德一些旧的信件和文章素材。

FBI专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语言学分析,发现,除了“科技有罪”的论点,还有很多写作风格都和“炸弹客”寄给FBI的论文相符,比如,格式、标点和独特的拼写(炸弹客的论文发布之前,FBI就注意到,论文里的“analyse”一词采用了英式拼写)——但这些证据不足以让他们签署搜查令。

关键证据来自一封信,里面有一句“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在炸弹客的论文第185段,也使用了同样的措辞。

以此为突破口,警方最终在美国蒙大拿州一处偏远的小木屋中找到并逮捕了炸弹客本人,也就是泰德•卡辛斯基。最终,这样一位疯狂的高智商炸弹客败露于自己的行文风格上。

在刑侦工作中,能够追溯一个人身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指纹、虹膜、DNA等,都是独一份儿的身份标识。其实,语言和写作风格也能够用来确认身份。调查这宗案件的FBI调查员曾说:“没有两个人会写得一样(No two people write alike)。”

泰德•卡辛斯基简介

泰德•卡辛斯基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家庭,是波兰移民的后代。他性格内向,但智商极高,12岁时,在学校的智力测试中就拿了167的高分,是远近闻名的学霸。

16岁时,卡辛斯基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他只用了几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课题是他的导师10年都没能解决的难题,因此他的博士论文十分深奥,全美只有十几个人能看懂。

1967年末,25岁的卡辛斯基受聘成为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系助理教授。

然而,卡辛斯基在伯克利只待了不到2年,就辞职了,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卡辛斯基在这之后四处游历,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在一个偏僻的山区盖了一间小木屋,屋子里没有电灯、电话这些现代科技成果,他在这里自己种菜,钓鱼,砍柴做饭,过上了与工业社会脱离的生活,彻底成了一名隐士。

从这个时候起,卡辛斯基开始实行他的“计划”,他把这些都写在了日记中。特别是当他隐居的宁静的生活被天上飞来飞去的飞机所打扰,河流里的水也开始受到工业的污染后,卡辛斯基在蒙大拿的那间与世隔绝的小屋里,开始密谋他心中“伟大的行动”。

二十年中,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范德堡大学,都陆续收到了他的“礼物”,他几乎炸遍了美国的著名高校。

卡辛斯基被捕后,拒绝律师为其辩护。1998年,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

卡辛斯基的行为绝对不值得模防,但是他的想法值得人们深思。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部分是不可预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发展,但也给世界制造了许多新问题。甚至它制造新问题的速度,远比它解决旧问题的速度要快。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未来,也许真的险恶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