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周年 四个感人故事 普通中国人和外国人 共同的思考与信念

发表:2019年06月06日
记者邢亚男综合报导
1989年5月,抗议活动持续进行,吸引了成千上万人,这是一些电视台报道画面。(刘建)
1989年5月,抗议活动持续进行,吸引了成千上万人,这是一些电视台报道画面。(刘建)

30年前的“六四”事件,似乎已经远去,但却有一些从未发出的声音与画面公诸于世。这些年他们经历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去追忆历史呢?

沉默等待终下决心

她叫江林,曾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中校,她不仅是一名老兵,也是军中权势人物之女,她的父亲是位将军,她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

30年前,她看到了一些高级将领徒劳地劝说中共领导人不要动用军队镇压希望民主的民众,也亲眼目睹了军队开进北京,镇压天安门广场学生那一晚的情景。

在“六四”事件3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现年66岁的江林下定决心要说出她的故事。1989年,江林当时是《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

1988年10月,江林在宁夏的一场军事演习中。
1988年10月,江林在宁夏的一场军事演习中。

1989年6月3日下午江林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首先到她的朋友——上将张爱萍的儿子张胜的家。张胜当时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

晚饭后,张胜告诉江林,开枪了,江林便与张胜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张小亮骑自行车前往天安门广场。四人走到木樨地,就听到枪声;到了西单路口,他们遇上军队向天安门挺进。

江林说:“老百姓不停的喊‘法西斯!’军人就向着声音(的方向)开枪,而且是用机关枪扫射。我们趴在地上,直到兵车开动,我们判断通往天安门的路打通了。”

在木樨地,江林看到很多人拉着平板车,车上都是受伤的人,满脸都是血,身上也都是血。她说:“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天安门方向走,一边走一边流眼泪,一路上看到的太惨了。我们的父母都是部队的,我们也在这个军队里服务,居然今天我们所服务的军队向老百姓开枪。心里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非常非常难过。”

他们四人终于到了天安门城楼下,江林看到了军队在天安门广场开枪的一幕。

江林说:“从天安门的门洞看,一片火光,看到军队战士钢盔的剪影,枪声大作,一直不断。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被武警包围了,不分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拿电警棍打我们,万伏的高压电警棍。”

江林与张胜夫妇和儿子都严重受伤,张小亮失踪,几天后,张爱萍亲自出去找孙子,才在中山公园拘押所里找到。当时,江林与张胜一家走散了,江林被一位外国记者开汽车送进协和医院。

江林回忆说 ,“那种痛苦已经折磨我30年了,所有参与的人都应该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我觉得这样对死者、对生者,对未来的孩子都是一个责任。”

左:学生聚集在民主女神像旁和平请愿,秩序良好。(刘建);右:被称为“飞虎队”的摩托车队游行,支持学生。(刘建)
左:学生聚集在民主女神像旁和平请愿,秩序良好。(刘建);右:被称为“飞虎队”的摩托车队游行,支持学生。(刘建)

勇气胆量非凡

这部广告片名为“徕卡-狩猎(Leica–The Hunt)”,是由位于巴西圣保罗的广告传播公司F/Nazca(F/Nazca Saatchi & Saatchi)制作而成,今年4月风靡网络,该公司称,这则广告是一个“非凡作品”。

“徕卡-狩猎”最初由F/Nazca公司在脸书上刊登,并附文写道:“为了展示照片背后的英雄,徕卡是在对摄影师致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全世界重大冲突的现实。制作‘狩猎’呈现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抗议活动,以及其它需要勇气和胆量面对的战争时刻。看看由F/Nazca创作的影片,它拥有近5分钟的风险、激情和历史叙述。”

这部时长约5分钟的宣传片,涉及了近年来发生在全球的众多大事件。在涉及中国的部分,影片表现了在1989年“六四”期间,一名外国摄影记者手持徕卡相机,在其居住的酒店中被中共官方人员讯问搜身,回到酒店房间后发现居所也被破坏,拍摄成果和胶片一片狼藉。

影片中,这名外国记者最终重回酒店房间并锁上门,抄起相机再次向窗外拍摄,相机镜头中聚焦的则是“六四”事件中最为著名的“坦克人”画面。

影片以黑屏结尾并附上文字称,“影片献给那些让我们藉助他们的眼睛,而使我们睁开双眼的人们”。

左:1989年5月中旬,学生绝食大约一周后。(刘建);右:六四事件最著名的“坦克人”画面。
左:1989年5月中旬,学生绝食大约一周后。(刘建);右:六四事件最著名的“坦克人”画面。

尘封触动思考

他叫刘建,1989年,19岁的他是北京的大学生。那年5月底,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竖起了一座自由女神像,支持在广场上和平抗议的学生和市民。年轻的他,带着对祖国的热爱,爬上脚手架,希望用照片来见证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照片见证了历史,但与他最初想像的结果完全不同,刘建说:“六四之后根本不能洗这些照片,全没收,直接就收了,警察在那里盯着。当时自己这些照片也是放了半年左右才开始洗的。所以,几乎没有多少留下来。”

如今,留下的照片由他的朋友从国内带出。“当时,包括彩色的都是我们自己手工洗出来的底片,在家里放了30年。”

照片尘封30年,刘建的记忆也曾尘封,“国内那种环境,不知道外边的信息。共产党最注重的就是宣传、洗脑,以及给明白事的人制造恐怖。不知道的人觉得是一片平和。再一个呢,就是鼓励挣钱,别想别的,就想怎么挣钱吧!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热热闹闹的事情,想办法到处旅游、享受奢华生活,只要你不关心政治。”

有一件事让刘建的思想触动很大,“有一次我跟女儿聊天,女儿是要上大学的年纪。我问她:‘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大革命吗?’她说:‘不知道。’我问她:‘知道六四吗?’她回答:‘没听说过。’”

“我和女儿说:‘1989年6月4号,中共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杀人了!’女儿说:‘不可能。’女儿的反应,就如同我父亲给我讲他们在‘五七干校’饿死人时,我的感受一样,当时我也不相信,我想像不到。”刘建说自己思考了一些问题,最终决定让这些照片面世,还原真相。

记录珍贵历史画面

他叫亚瑟•肯特(Arthur Kent),是加拿大的资深记者。1989年5月,肯特完成在阿富汗战争中报导任务后被派到北京,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目睹并记录下举世震惊的历史画面。

在“六四”30周年之际,肯特制作了一部名为《六月黑夜》(Black Night in June)的短片,这部短片以他自己当时拍摄的录像组成,展示了中共军队进驻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反应。肯特说,他决定在自己的网站skyreporter.com上播放这部电影,以便更多的人了解真相。

在1989年6月3日晚上9时许,肯特自北京长安街向西边走,想去调查木樨地桥的枪声。他身上带着两个额外的NP1电池与两个20分钟的BetaSP录影带。接着晚上10时30分左右,他在民族饭店看见领头杀来的部队。

肯特最后回到了天安门广场,从影片内可以听到整个北京城都有枪声响起,不断有伤者出现,民众则手忙脚乱地照看着伤员。最后一个场景便是1989年6月4日的凌晨3点30分,学生与市民们聚集在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气氛相当凝重。

肯特说,他在凌晨4时左右离开天安门,途中躲避好几组便衣警察,因为“当他们看到我的相机时就试图抓住我。”

肯特透露,这些录影带最后由愿意帮忙的民众带到海外,分送到香港或者日本东京的办事处,如此一来才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