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低价救命药全面告急

发表:2016年06月06日
【本报综合报导】近日,多家大陆媒体报导,多种救命药物如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等正在上演全国药荒一幕,而紧缺的药品很大一部分是廉价药。这一现象引发大陆舆论热烈探讨救命药哪里去了?全面药荒是何原因?
 
北京青年报1日报导,福建一名一岁零十个月的婴儿痉挛症患者小宸躺在漳州市一家医院里,对他的病情来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过从2月份开始他就断药了。医院要家属自己找药。小宸母亲说,“黄牛”本来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

大陆低价救命药面临全面药荒的局面。(Getty Images)
大陆低价救命药面临全面药荒的局面。(Getty Images)
 
目前在网上能搜到的ACTH生产厂商基本上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小宸的母亲致电该公司,业务员却直接表示没有药。
 
一位药品销售商透露,ACTH一盒只卖7.8元,利润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分销商也不愿意备货。
 
而“黑市”中的高价药从哪里来的?一位大型医药公司的销售负责人表示,黑市里流出的真药,绝大部分是“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的渠道弄出来的。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是黄牛通过适用这个药的其它病症,将药品开出来,或者跟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医药公司工作人员私下操作获得药品。
 
据21世纪经济日报1日报导,该报记者加入医疗圈之后,经常会在朋友圈中看到大量紧急找药信息。
 
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等不为普通大众熟知的药品,是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无可替代的药物。随着癌症高发及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最近几年肿瘤用药更加“一药难求”,患者的寻找基本上不计代价。
 
业内人士指出,便宜救命药紧缺的重要原因是价格、分配管制和以药养医的体制存在弊病。在药品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药厂生产这类药物长期亏本或者不赚钱。
 
例如,注射用放线菌素D是一种肿瘤化疗药物,在大陆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分别是海正辉瑞制药和上海新亚制药。其中新亚制药在多年前就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利润过低而停止生产。海正辉瑞制药副总裁杜加秋曾向媒体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线菌素D的生产成本核算单,在当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该药有10%的利润空间,但是近十年来,生产成本在上升,而销售的价格没有随着上涨,反而一直降价,从2006年的零售价23元到现在,一直维持在20元左右。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干荣富认为,“药品紧缺,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对这些药品最起码应该予以保证、配备和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