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杀李克强爆料人是谁? 中南海易主之兆 (图)

发表:2025年06月15日
记者: 尹华综合报导

2023年10月26日凌晨,中共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东郊国宾馆 “ 突发心脏病 ” 离世的消息迅速传遍中国与国际社会。尽管官方通报强调病发突然、抢救无效,但连串的矛盾细节、封锁讯息与急速火化处理,引发外界强烈质疑。时评人老灯6月14日披露,他收到一封实名爆料信件,揭开一场代号 “ 23-107 ” 的高层秘密行动,指控李克强并非猝死,而是死于一场多部门联手实施的定点下毒行动。此一震撼性指控,重新点燃对李克强死亡真相的关注,也让外界聚焦中共高层内斗的惊人激烈程度。

前中共总理李克强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前中共总理李克强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李克强之死曾引发外界诸多质疑。官方通报称其死因为 “ 突发心脏病 ” ,但在事件发生后,前后叙事混乱、消息封锁严重,立即点燃了民间舆论。时评人老灯及政论节目主持人江峰等,纷纷从不同角度揭示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黑幕。

协调七组的惊天任务 — — 李克强 “ 被死亡 ” 全过程

根据李松提供的爆料信全文显示,该次暗杀行动由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的协调七组负责。该组织是特别行动小组之一,成员来自国安、公安、军方、科研等部门,平时以 “ 加密指令 ” 接收行动任务,彼此不互通讯息,最大限度保密。

此次行动代号为 “ 23-107 ” ,目标明确为 “ 李克强 ” 。

暗杀计划的核心:

投毒剂量: 0.5毫升水溶性药物

时间口令: 07:10至10:15 (实指7月10日至10月15日行动准备期)

地点口令: 东郊国宾馆3号楼恒温泳池

撤离口令: 鼠-1208 (指12:08拨打120送医)

暗杀行动六人组详情

爆料人李松详述了整个行动的多层角色与安排。

—  李玉强: 47岁,山东青岛人,曾服役于解放军南部战区特种作战旅,服役期间以执行高风险敌后斩首任务著称。退役后转入国防部情报局,专责对内 “ 战时维稳 ” 特别行动。此次行动中担任现场总指挥,负责制定突发应对与现场人员调度。

—   陈磊: 36岁,南京人,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法医学与痕迹识别双学位,曾参与多起国内特大刑侦伪装行动,擅长模拟现场与掩盖证据。在此次任务中,负责毒剂配置、现场伪装与后续物证清除,被称为 “ 现场痕迹清道夫 ” 。

—  赵烨晨: 32岁,浙江杭州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专攻信号干扰与区域通信屏蔽。曾任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参与多项军用干扰系统开发。此次行动中,负责封锁国宾馆内外所有监控与通讯讯号,并操控录影回放,确保事后难以还原现场真相。

—  孙浩: 39岁,河北保定人,原武警特战大队副队长,2019年调入公安部特勤局,专责维稳与地点封锁。此次任务负责对东郊国宾馆泳池区域进行战术封控,安排对外围守卫换岗与禁入,保证任务不受打扰。

—  周静: 女,41岁,四川成都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急救博士,曾任中南海保健医疗小组急救成员,具备丰富的高层领导紧急处理经验。在此次行动中负责制定毒发后抢救流程剧本,包括使用特定药物制造 “ 心肌梗塞 ” 症状,协调医院配合诊断与报告撰写。

—  李松 (爆料者) : 1985年生,河南郑州人,军事医学科学院法医监识硕士,原解放军总医院物证科骨干,后转公安部特勤行动组,负责高层暗控案件中的物证处理与内部协调。他在此次行动中担任情报与后勤协调官,负责传递指令、安排转运、与各部门保持通联。

毒杀细节:从投放到死亡的每一秒

投毒现场

2023年10月26日早晨,陈磊将0.5毫升的透明药物液体注入李克强专用水杯中(330ml玻璃杯),置于泳池边。他当时穿着白色浴袍,翻看文件,未察觉异样。

11:22,李克强喝下该水约10秒后入水游泳,每圈约1分钟,11:50动作开始迟缓,12:00在水中突然停滞。

伪装抢救

李玉强与李松 “ 入水抢救 ” ,陈磊拨打120,赵烨晨同时启动便携式信号干扰器,插入预录泳池正常画面,确保无监控留痕。

送医选址亦经精密策划: 曙光医院浦东分院距东郊仅20分钟,医疗中等、易控团队,被选为 “ 最佳抢救地点 ” 。

抢救过程

12:23抵院,医疗团队迅速启动ECMO、插管、肾上腺素等急救流程,但毒药设计即为无解。12:31,宣告死亡。

房敏院长签署急救程序同意书后,国安部即进驻清除现场与替换记录。ICU影像、病例摘要、物证样本全部重写,医护人员一对一 “ 谈话 ” 、签署保密协议,部分人甚至 “ 消失 ” 。

李克强 “ 死因 ” 如何被伪造 ?

根据李松所述,李克强真正的死因是 “ 水溶性心脏麻痹药物中毒 ” ,但对外统一通报为 “ 突发性心肌梗塞 ” 。整个证据链经过了如下处理:

泳池现场: 水杯残液替换、毛巾拖鞋清洗、监控画面屏蔽

医院记录: 三份病例、两段ICU录像被改写

家属通告: 由中办统一安排,无法见遗体全貌

爆料人李松: 逃亡中的良知自白

自称为 “ 李松 ” 的爆料人,是1985年生,原为军医出身,后转公安特勤局、再进国安特别行动组。行动后被送至缅泰边境 “ 妙瓦底 ” 地区,被软禁为 “ 安保顾问 ” 。

他称,在良知煎熬与 “ 被清理 ” 恐惧中选择曝光: “ 曝光,是我最后的自保,也是赎罪。我曾经以为服从是荣誉,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是刀柄上的尘埃。 ”

他也警告,队伍中其他成员多已失联,怀疑部分人 “ 被清除 ” 。而他自己处于 “ 高压软禁 ” 状态,通讯受控,生活如同囚犯。

老灯: 李克强死于体制性谋杀

时评人老灯在其节目中,直指李克强的死亡是 “ 体制内谋杀 ” ,并非自然猝死。他提出多项疑点: 首先,李克强身体状况一向良好;其次,事发地点为高度控管的东郊国宾馆;第三,习近平曾在二十大后迫使李克强彻底交权,李甚至在卸任后仍被密切监控,绝无自由。

老灯认为,这起死亡事件反映出中共内部严重内斗与权力重组。习近平政权在进入第三任期后,遭遇内外交困局面: 房地产崩溃、经济萎靡、军队人事大震荡 (包括火箭军与战区司令被整肃) ,以及中南海高层信任危机。

在这种脉络下,李克强被视为体制内最具象征性的 “ 改革派良知 ” ,他的存在对习近平形成潜在威胁 — — 不论是民意反弹、党内不满、或军中异动,都可能在某一临界点,以李为号召形成反制力量。

江峰: 象征文革式回归的警讯

江峰进一步指出,李克强的死亡不仅是一次 “ 高层清洗行动 ” ,更是一场象征 “ 文革式政治回归 ” 的标志性事件。他强调,中共透过精密的行动设计与信息封锁,成功将一场政治暗杀包装为 “ 自然死亡 ” ,这代表的是极权政体对叙事权的全面垄断。

江峰回顾李克强政治生涯,认为李自2013年起即被边缘化。他虽名列总理,却不掌握实质经济决策权。习近平推行 “ 党领政 ” 架空国务院,使李成为 “ 无剑之剑客 ” 。

他进一步指出,李克强在2020年提到 “ 中国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 ” 的言论,为其政治命运埋下种子。这番话刺痛习近平的政绩叙事,也让体制内外对 “ 习李分裂 ” 的猜测成为可能。从那时起,李已注定无法安全退休。

江峰同时提出疑问: “ 为何不等李克强自然老去?为何选在二十大不到一年内动手? ” 答案是: 习近平虽大权在握,但内部忠诚度日益松动。若让李克强继续发声,势将成为潜在的团结反对力量的焦点。

最后,江峰指出,李克强的死亡象征着整个 “ 技术官僚时代 ” 的终结。他说: “ 一个受西方经济训练、坚持市场改革理念的总理,在斗争哲学主导的极权体制下,最终只能成为体制牺牲品。 ”

京城异动: 中南海易主与北戴河前哨战

就在李克强死讯仍处于舆论封锁之际,北京高层的权力格局悄然生变。据接近军方系统的消息人士透露,2024年初,北京禁卫系统 — — 即负责保卫中南海的中央警卫局与特勤局,突然进行大规模调整,多位与习近平关系密切的警卫高层被调离核心岗位。其中,原中南海警卫局副局长吴某被低调 “ 外放 ” 至西南战区,实则远离权力核心,被视为削弱习派影响力的关键动作。

与此同时,一直被外界视为中共高层重大路线斗争试金石的北戴河会议,原订于夏季召开,却在4月中悄然 “ 提前上演 ” 。多位已退休的元老级人物罕见现身,据传是为对习近平第三任期中的政策失误与用人问题表达不满,特别对于李克强之死的 “ 非自然因素 ” 表达强烈质疑。熟悉中共内情的评论人指出, “ 中南海换主 ” 已非空穴来风,部分党内保守派与技术官僚联手推动权力重整,形同变相政变的前奏。

这场在阴影中上演的高层角力,不仅代表着对习近平个人威权的修正,更是整个中共体制内部一次深刻的路线重新洗牌。而李克强之死,则成为引爆这场政争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