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贿选案震动朝野 省长当选无效?

发表:2016年09月28日
【记者岳超报导】辽宁贿选案,成为日前习近平当局反腐的重要事件。该案被定性为中共建政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的恶劣案件。该省2013年的102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45名因涉案被取消资格;而投票选出全国人大代表的619位辽宁省级代表,有523人涉及此案,逾8成因涉嫌贿选已辞职或被罢免,由其“选出”的前后两任省长李希和陈求发,以及其制定的地方法规,被指可能无效。有评论认为,辽宁贿选事件意味着一个省级政权的塌陷,也将揭开中国大陆政坛贿选的冰山一角。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贿选源自高层   官员大面积涉案
 
另据大陆媒体报导,十八大以来,辽宁已有五名副省级或以上官员落马。这五人中,根据中央纪委通报,除“辽宁首虎”陈铁新外,在相关通报中,其余“四虎”均有相关拉票贿选的描述,都和贿选案有直接关系,其中包括: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阳;辽宁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苏宏章;以及辽宁省人大原副主任郑玉焯。
 
大陆媒体财新网对此发表评论认为,贿选触碰了“党的执政底线”;对辽宁贿选案的处理,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反腐迎来了新态势,进入新阶段。反腐没有禁区,即使牵涉省级人大的正常运转,即使可能影响一时的地方时局,反腐依然“零容忍”。
 
另据近日《中国新闻周刊》报导,中共高层内部传达的一份《通报》显示,涉辽宁贿选案的省部级官员达两位数,涉案的厅级官员和省人大代表均超过百人。
 
据悉,由于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巨大、案情复杂等原因,早在王珉案发后,辽宁省的所有人大代表(不分省级、市级,还是县级),都一律上缴护照,不得出境。随着辽宁贿选案的持续发酵,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官员落马。
 
人大成“橡皮图章” 贿选成保护伞 
 
BBC指出,中国的人大代表,常被民间和西方媒体喻为“橡皮图章”、“举手机器”。“没有真正的选举却存在贿选”,成了近日中国社交媒体上网民热议的话题。舆论热烈探讨:一个非民主选举的没有对国家政策参政议政权利的人大代表,这个“橡皮图章”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重金贿赂去当选?
 
财经网报导,辽宁省45名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42人是富豪或国企老总,部分是在港上市公司高层,有的老板贿选至少动用了400万元人民币。这些企业老板当选后插手司法,甚至以“司法建议书”的形式干预案件办理。
 
人大代表虽是橡皮图章,但身份一旦拥有,相当于多了一个官衔、保护伞。富商千方百计希望当上人大代表,是希望成为“红顶商人”。
 
北京学者张鸣指出,“体制内的人可以进行利益交易”,“当选者将得到这样做的通行证”。他们社会地位不高,不惜花重金进入体制内,就像是一桩生意一样。而谁有资格指定人大代表?自然是地方领导人,如落马的辽宁省委书记、人大主任等。因此,说这些人贿选,其实并不确切,因为大陆没有真正的选举制度,这次丑闻只是把以前拿不上台面的东西曝光了。
 
彻查首选辽宁   打击“江派”势力
 
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政府在目前彻查辽宁贿选案,该案曝光是习近平当局“十九大”召开前整顿权力和人事的计划,由此显示习近平政府下一步的目标也非常明确:
 
第一、辽宁省是江派的一大窝点,江派李长春、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王珉、陈政高等高官都先后盘踞在辽宁,并培植了大批的亲信,形成一个“辽宁帮”。习近平当局通过辽宁贿选案件掀开辽宁官场黑幕,重创并全面清除辽宁江派势力。这其实也为清除全国的多个省市的江派窝点立下了一个示范效应,对江派和仍在跟随江派作恶的地方势力以震慑。
 
第二、江派常委张德江从十八大接手人大委员长职务后,成为江泽民集团利益代言人和前台人物,改变了此前人大在中共政治系统中的功能,不断利用人大的职能系统掣肘习近平。
 
比如,2013年,习阵营拟废除劳教制度,但张德江操控的全国人大却故意拖延;2014年8月,张德江操控全国人大就香港普选问题全面落闸后,香港紧张局势升级。人大内务司副主任委员、原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在党媒撰文攻击香港普选,称人大可以罢免主席,挑衅和威胁习近平。
 
习近平当局通过查处辽宁贿选案,其目的是对江派常委张德江人大系统的清洗,不仅是给张德江以警告,也削弱了张德江的权力,是习近平对江泽民集团的重要打击行动。
 
第三、人大制度是一种畸形的制度,与现代民主和宪政体系格格不入。习近平上任之后,在内政和外交等多方面已经打破中共的政治框架,人大制度的现状已经成为习近平执政的掣肘和阻力,因此,习近平要进行“人大改革”。因此,查处辽宁人大贿选案,透露出其深层的政治变局的信号。
 
辽宁人大贿选案引起的震动效应,正在继续发酵,随着事态发展,预计中国政局的重大事件将会不断出现。辽宁贿选案被公示后,势必会引发中共高层更激烈的角逐,中国大陆政局此后如何发展,媒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