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识人 唐代乐中高人的故事

知音识人 唐代乐中高人的故事 Thu, 03/09/2017 - 01:01
文/周学仪
 
《礼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就是说,音乐与人心直接相关。所以,心中哀伤,“其声噍以杀”;心中快乐,“其声啴以缓”;心中欢喜,“其声发以散”;心中愤怒,“其声粗以厉”;心中庄敬,“其声直以廉”;心中仁爱,“其声和以柔”。而真正精通音乐,达到高妙境界的人,就可以通过音乐的声音听出奏乐人的心之所想、思之所在。
 
譬如脍炙人口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中,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可以清楚知道伯牙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境。其实这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唐代是音乐创作的又一个高峰,那时的乐人中高人辈出。这里就讲两个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的乐中高人的故事,一位叫段善本,一位叫宋沇。

图/网络图片
 
段师知音
 
唐德宗时,有一位叫康昆仑的乐师,精通琵琶,号称琵琶第一手。那时,乐人中的高手们有时也会像武人比武,文人斗文一样,切磋技艺,一试高低。
 
贞元年间的一天,康昆仑登上长安东市的彩楼弹了一曲,观者掌声雷动。而对面的西市也搭起彩楼,看起来,西市似乎也要有乐师登楼献艺。东市的观众认为不会有比康昆仑更厉害的琵琶高手了,于是纷纷笑话西市。
 
待到康昆仑一曲奏罢,西楼果然出来一位女子,怀抱琵琶,弹的竟是与康昆仑一样的曲子。然而虽说是同曲同乐,听起来却别有至韵,妙绝入神。康昆仑大为惊骇,立刻请求拜西楼女子为师。女子退下,片刻更衣再出,原来是庄严寺和尚段善本。
 
段善本与康昆仑的精彩对决轰动长安,第二天,德宗皇帝亲自召见两人。德宗对段善本倍为嘉奖。同时又令康昆仑再弹一曲,请段师指导。段师缓缓说道:“本领何杂?兼带邪声。”康昆仑大惊说道:“段师,神人也。臣少年时,初学艺,曾受教于邻舍的一位女巫,后来又几次换过老师。所以琴技杂乱,不为正声,段师的精鉴实在是太玄妙了!”
 
宋沇识人
 
唐德宗时,太乐令宋沇精通音律之学,无人能比。贞元中,宋沇进乐书二卷,德宗看过大为赞赏,又听说宋沇正是那位精通音律、擅长羯鼓的开元名相宋璟之孙,于是召见宋沇,与他谈论音乐。
 
唐德宗对宋沇的音乐才能大为重视,希望他能更多参与指导乐官。几日后,唐德宗召宋沇至宣徽院,命乐官奏乐,请宋沇观听,并指陈错误。宋沇说:“请等臣与乐官商榷讲论,之后再逐条上奏。”又过了几日,乐官的奏书呈递上来。没想到,乐工们大多认为宋沇不解声律,不审节拍,又年老耳背,并不能胜任讨论音乐。
 
唐德宗十分诧异,再次召见宋沇。宋沇禀告德宗说:“臣年老多疾,耳实失聪。但对于音律方面,还不至于不能从事。”于是德宗再次命乐官作乐,一曲奏罢,德宗请宋沇说出演奏需要改进之处,众乐工掩口而笑。宋沇却突然忿怒起奏道:“乐曲虽妙,但是其间有不可不指陈的问题。”德宗惊问之,宋沇当即指着一位怀抱琵琶的乐工说:“此人大逆残忍,不用几日即将被问罪,这样的人是不宜在皇帝跟前演奏的。”接着,又指着一位吹笙的乐工说:“这个人的神魂已经是游于墟墓了,不可以使这样的人在御前演奏。”德宗听后大为惊骇,于是暗地命人观察。不久,弹琵琶的乐工果然被人告发,说六、七年前,其父无缘无故的自缢身亡了,乐工被传唤,并认罪伏法。至于那位吹笙者,连续数日忧虑恐惧,不思饮食,半个月的光景就去世了。
 
宋沇通过听音乐,便知道奏乐人的品行、过失、气数,唐德宗对宋沇更加钦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