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悟欺说起

发表:2019年04月13日
文/园丁

在清朝时,金陵(南京)曾一度被太平天国占据。同治三年(1864年),在曾国藩的湘军,将金陵(南京)从太平天国手中刚刚收复时,有一个人拜见曾国藩。

二人交谈之中,谈到用人须杜绝欺骗,此人高谈阔论道:“受不受骗,也要看你自己做的怎样,如中堂大人,您有至诚盛德,别人自然不忍欺骗你;又比如左宗棠大人严气正性,别人也不敢欺骗;至于某某诸公,虽然别人不欺骗他,然而会怀疑他欺骗别人,或者有人已经受欺骗,而不悟为什么受骗,从而接连被骗”。

曾国藩(公有领域)
曾国藩(公有领域)

曾国藩听了他这番议论后,很高兴,把他尊为上宾,并且委以重任。没过多久,此人突然“重金遁去”,就是携带巨额赃款潜逃了。曾国藩知道以后,只是捋着自己的胡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左右的人只是背地里笑他。 

其实,知道曾国藩为人和习惯的人,会从他捋着胡须连说两句“人不忍欺!”知道,这就是他在反省自悟,总结经验,为什么会被人欺骗,吃一堑长一智。

曾国藩的著作中的《冰鉴》,就是谈如何识别人的,他总结了八句话,就是:“邪正看眼鼻;聪明看嘴唇;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寿天看指爪;风波看脚跟;若要问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是晚清时,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齐名的一个名臣。

从历史观,全面的客观的说,曾国藩是曾子第七十世孙,他在清政府中,是主张改革开放的一个洋务大臣,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第一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就是在他的推动下成行的,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之一。

曾国藩也是建造中国第一艘现代化轮船的倡议者,是湘军的缔造者。他既是政治家、文学家,又是战略家。他支持翻译印刷出版了第一批西方书籍。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就是他建立的。

在文化艺术方面,他是奉行程朱理学的,他的书法也很好,楷书劲健、刚拔,行书劲健、遒俊、华美。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修炼者。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自幼好学,8岁时能读《四书》,诵《五经》。他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步入仕途后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刑部、吏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他去世后的懿号是“文正”。 

曾国藩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记日记,反省反思,要求做到勤俭、谦对、仁恕、诚信、知命、惜福。他一生坚持修心养性。

他给自己的人格修炼,规定了五个字的准则。这五个字就是:诚、敬、静、谨、恒。

“诚”就是做人,要里表一致,所做的事一切都可以公开;“敬”就是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静”就是要求心、气、神、体安宁放松;“谨”就是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恒”就是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慎独。他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早年修身,对自己也有十三条要求:即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写日记;每日记一则茶余偶谈;早饭后写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养生之道中,视、息、眠、食这四个字最要紧。他总结了“养生五事”,即食有恒;惩忿;节欲;睡前洗脚;每日两餐后各行三千步。 

以上这些修心养性的做法和标准,对今人仍有借鉴作用。 

话又回到前面的故事上来,曾国藩这么一个对自己能严格要求,注重修身养性的人,怎么会被人欺骗哪?这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理解。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从他主观方面看,他没做到对那个人“听其言察其行”。

那人是不轨之人,善于投机取巧,曾国藩只听那个人投其所好,夸夸其谈,说的头头是道,并且将他夸奖一番,说他“有至诚盛德”,别人不会欺骗他,于是轻信了这人,将此人尊为上宾,委以重任。既然留用了他,又没有观察其“工作表现”,又没有监察其所做所为,因此才中了不轨之人的圈套。

客观原因,就是人类社会有一个相生相克的理,就是说人类社会,有善良必有邪恶,有好必有坏,有是必有非,有正必有负等等。所以做人,对自己要求要做到诚,但是对一个生人,就要按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来对待了,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察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