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城市靠救济金生活的人数增加

发表:2019年04月11日
记者清仪编译报导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helsmann Stiftung)4月2日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较具体地反映了2007年到2016年这10年间德国“贫困”人口数目的变化趋势。该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大城市靠救济金生活的人数增加。

至2016年,德国依赖社会救济金的贫困人口的比率为10.1%。而在全德80个居住人口1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贫困人口比率占到14%,比全国平均贫困率高出38.6%。

10年中,全德国的总贫困人口基本没有变化,然而这80个大城市贫困人口的比率发展趋势的差异却很大。其中46%(37个)城市呈上升趋势,34%(27个)城市呈回落趋势,其余的20%(16个)城市保持不变。

贫困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北威州的鲁尔重工业区,全部13个大城市的贫困率都有上升。全德贫困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三个城市也都在此:盖尔森基兴(Gelsenkirchen)、黑尔讷(Herne)、米尔海姆(Müllheim),贫困人口率增长均为4%。其中盖尔森基兴2016年有26%的人口不同程度领取社会救济金,也就是每4人中就有1人依靠救济金生活。研究人员认为鲁尔地区结构转型没有全部完成是贫困化的主因。

与此相反,前东德地区的全部10个大城市的贫困人口率都有下降。全德下降幅度最大的3个城市都位于前东德地区:埃尔福特(Erfurt)下降6%,开姆尼茨(Chemnitz)和莱比锡(Leibzig)各下降5%,这三个城市的平均贫困人口率在14%~15%,处于全德所有大城市中的中游位置。近10年来,前东德地区的生活水准一直不断在和西部地区靠拢,自2015年起的从西往东的迁移难民也为东部地区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贝塔斯曼基金会还委托调查机构对全德国1000名居民通过电话进行问卷调查,全德范围内,认为当地的贫困化已经是一个大问题或者非常大的问题的受访者占27%,认为过去10年中当地贫困人口有所提升的受访者占34%;而在居住在大城市的受访者中,这两个比率分别占51%和46%,超过全国平均值大约一倍。

该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呼吁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应该对那些被称为“穷人区”的街区重视起来,并针对这些街区采取改善措施,因为通常各种社会问题都在这里滋生。另外大城市中贫困家庭中生活的15岁以下的儿童比率高达22.3%,而65岁以上老人贫困比率只有4.5%。当地政府应该对这些双亲或单亲失业,或是单亲家庭的儿童提供特殊照顾,比如增加托儿服务和学校下午放学后对儿童的照看服务等,以协助其家庭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