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半书画藏品 曾属项元汴

发表:2019年03月29日
看中国综合报导

民国年间,据《故宫书画录》统计,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一共也就4600余件。而这里近半数的字画上都有一个人的印记,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最终复原了一份藏品目录,推算出这个人的书画藏品总数为2190余件。此人便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是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被誉为明清以来八大鉴赏家之首,他的书画收藏总量大概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半,而且世界上诸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类的镇馆之宝都来自于他,可说是一个传奇人物。

项元汴的父亲项铨年轻时,靠经营典当业起家,然后置地买屋,收取地租。项铨在日后有巨大的财富增长,除了经商头脑外,或许更得益于他的品格——项铨当年买下一处房屋,几十年后翻修时,从壁肚里发现了一大笔金子,项铨找到旧宅主人的后代,把这笔钱如数还给了他们。

曾经置于天籁阁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维基百科)
曾经置于天籁阁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维基百科)

项铨逝后,家产以一作三,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二哥醉心于文艺事业,天天赋诗作画;长兄(项元汴比长兄小25岁)踏入仕途,无心金钱。所以,项家的大部分家产都给了最小的项元汴。

项元汴从16岁开始收藏,到30岁左右,达到他的第一个收藏高峰,那时大部分元代佳作已入他的藏书楼——天籁阁。50岁左右时,晋唐及两宋精品也都被收入了项元汴手中。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唐摹)》、韩干《照夜白》图卷、韩滉《五牛图》、李唐《采薇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王羲之《兰亭序》、怀素《苦笋帖》⋯⋯任何一件作品都是无价之宝。收藏这些闪耀古今的精品,必然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但完成如此浩瀚的收藏,仅靠财力还远远不够。那他如何在30岁左右时,完成了初步的收藏体系建立呢?这得益于他与同时代明代书画大家的交往。

文征明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文征明不仅是当红画家、吴门画派的盟主,而且在江南一带的书画鉴藏中也是泰山人物。文征明长寿(近90岁时去逝),所以虽然比项元汴大55岁,两人还是有幸有很多交往。

因项元汴而提升了自己艺术成就的也大有人在,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便是其中之一。仇英早年只是工匠出身的画工,靠作画糊口,但是他的模仿能力极强。项元汴把他请到家里来临摹古画,一待十几年,终于摹成了一代大家。董其昌年轻时,也多次拜访过项元汴,在短时期内阅遍了天籁阁历代的精品,终从晋、唐人的真迹中寻找到灵感。

项元汴有自己的一套很特别的收藏方法,正因为如此,有后来人评价,项元汴根本上是一个商人。

“天籁阁”印章
“天籁阁”印章

其一,热爱盖章。项元汴经常用的印监有“项元汴印”、“子京”、“墨林”、“天籁阁”等等,大概有110方。

其二,喜欢记帐。项元汴往往在藏品的题款中,把购买的价格也写上去,就跟帐本一样。比如:他藏的最贵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二千金;其次是怀素《自叙帖》,值千金;赵孟頫《书道德经卷》“其值七十金”⋯⋯当时的一金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两石大米,高级府邸大概要400金。世人评价项元汴有些吝啬,但在收藏上他却常常一掷千金,是真的千金!

其三,独家编号。项元汴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做了一个编号,编号是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来的,比如:韩滉《五牛图》的编号是“此”字;王蒙《稚川移居图》对应的是“圣”字。

项元汴曾经收集到一架据说是魏晋时期的孙登的古琴,琴上刻着“天籁”两个字,所以就将自己的藏书楼叫做“天籁阁”,天籁楼里除了藏书,就是他收集到的各种古董。

那么“天籁阁”里有多少奇珍异宝呢?我们从何良俊写的《四友斋丛说》里可以略知一二。

据载,何良俊在项元汴的带领下,走向天籁阁。堂前是松石梅兰,似有暗香来。入书房,登上墨华阁,转过四座大理石屏风,最后进入一个密室。这里,何良俊看到了一个“时光隧道”。这里陈列着商周的彝鼎、汉代的玉器、唐宋的巨迹、宋元的名画、永乐朝的漆器、宣德朝的香炉,还有数之不尽的大小瓷器、古籍、古砚、佛像与各类珍玩,好像整个世界的宝物都挤到了这小小的阁楼中。

然而,当时的何良俊不知道,他所看到的还远远只是阁楼里的冰山一角。这里还有在后世能让无数艺术史学家为之赞叹的米芾的画作、宋徽宗的工笔,以及王羲之的书帖。

这就是天籁阁,让后世为之赞叹并且无限惋惜的天籁阁。

项元汴的收藏有多少?以其最著名的书画收藏为例,民国年间,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根据千字编号推测出了项元汴的书画的收藏总量——2190件。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对比一下汇聚了数百年积累,以及举国之力做收藏的故宫博物院,或许就比较直观。根据《故宫书画录》,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为4600余件,项元汴个人的收藏,就将近故宫的一半,更不用提其收藏质量之高。

他的收藏质量有多高呢?他一生收藏过王羲之、孙过庭、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帖;顾恺之、王维、韩滉、巨然、李公麟、马远、梁楷、宋徽宗、赵孟坚、赵孟頫、王蒙、吴镇、倪赞、黄公望、文征明、仇英、沈周等绘画精品。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瞻近帖卷》、《行楷书千字文》、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米芾的《清和帖》、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等都曾经置于天籁阁。

宋代,在艺术上是一个无比璀璨的时代,项元汴天籁阁中的宋代书画是他收藏的重要一环,那里闪耀着李成、范宽、米芾、马远、宋徽宗、李迪等顶尖书画家的光辉。

他的天籁阁,是所有当时的文人、后世的艺术史学家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天堂。

在项元汴的天籁阁中,除了震惊世人的书画,还有同样丰富的青铜器、瓷器,甚至乐器等藏品。如此丰富的收藏,也难敌后世的变故。

1590年,项元汴去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50年后,清军南下,天籁阁毁于战火,项家人流落各地,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洗劫,人去楼空,斯文不再。再后来,项元汴最大的仰慕者乾隆皇帝专访天籁阁,收藏了项元汴的大部分藏品。最后,又经一些变故,部分珍品流出国外,有些进入故宫。

对项元汴,历来是有褒有贬的。最有名的应数乾隆帝了。乾隆六下江南,都到过嘉兴,八游南湖,专访天籁阁旧址,提了几十首诗。之后,又下旨在承德避暑山庄新建了一座“天籁书屋”,并且又写了七首诗。此前藏在天籁阁,后藏在宫廷的米芾、吴镇、徐贲、唐寅的画卷各选了一幅,送到天籁书屋。

乾隆最后一次南下嘉兴,写的《天籁阁》是这样的:

携李文人数子京,
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
明史怜他独挂名。

当然,贬低项元汴的人也不少,大多是看不得他的商人行径,又是盖章又是帐簿,在文物的乱涂乱画⋯⋯大概也是这层原因。

项元汴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民间收藏里的第一人,存世的古画精品,当年大多都曾经过他之手。一座天籁阁,撑起了书画的半壁江山。

作为这些藏品的主人,项元汴花费巨资所赎买的,乃是逝去的时间,逝去的荣光。当项元汴在满眼古物的天籁阁里踱步时,他一定是这样想的,由于他连接着宋元、隋唐、魏晋,乃至更早时候的文化英雄,连带自己也加入到文化菁英的行列中去了,在“功利主义者”的眼光看来,这或许正是艺术战胜世俗的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