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 浅谈华夏文化与文明(1)

发表:2019年02月24日
文/园丁

今天说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历史。中国文人喜欢用华夏这个词来代表中国。据《维基百科》,华夏这个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华夏蛮貊(mo),罔不率俾(bi)”。这里的“蛮貊”二字是古代人对东方民族的称呼,“罔”作没有讲,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是说东方的华夏族人没有不漂亮的。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解释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的上半句意思是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称夏,(夏字含有高雅之意),后半句是说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在秦以前,华夏是周王朝的代称,凡是尊周礼,守义的诸侯国人都称为华人,夏人。不尊周礼,不尊重周天子的诸侯国人称为蛮夷戎狄。在历史书上,华夏又称为中华,中土,中国等。在汉民族形成以后,华夏也是汉族的代词。 

(123RF)
(123RF)

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原始部落汉,其首领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汉族是炎黄子孙。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有三皇五帝,这三皇五帝不是帝王,而是在人类尚未有文字记载时期,传说中的对中华民族的产生,作出突出贡献的原始部落首领,后人把他们尊为神灵。三皇,是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少血。五帝说法不一,涉及到的除了前面三皇几个人以外,还有女娲,高阳(颛项),金天(昊天)等。 

作为一个民族,在秦朝华人称为秦人,到汉朝才有“汉人”这个称谓,意思是汉朝之人。汉朝这个国名来历,是因为刘邦原来的封地在汉中盆地汉水边,称汉王,因而他称帝后国名叫汉。至今在汉中仍有汉朝古迹,《三国演义》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汉水边。唐朝时,汉人被外国人称为唐人。一直到19世纪,引入了“民族”这个词汇,汉人才被称为汉民族。

现在汉族的含义是指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一个民族,包括了中国大陆的汉人,也包括台湾的汉人,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汉人。汉族占世界总人口的20%,共有近14亿人。汉人在中国大陆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占97%,在新加坡占94%,在马来西亚占23.4%。现在汉人及其后裔已经遍布全世界各地。 

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以来,汉人建立的国家,在中华大地上,从古到今从国的数量上看,是越来越少,从疆域上看却是越来越大。

在夏商时期,有三千多个诸侯国,到武王伐纣时,有一千七百多个,到春秋时期,有一千二百多个,到战国时,就剩下了十多个国家。为什么会越来越少?是因为相互兼并。兼并的结果,就是逐步趋向统一。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七雄混战的局面。中国的王从此开始称为皇帝。国家政权的更替,历来叫做朝代变换。因为古人都信神,君主是天子。就是人们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文化,服饰也跟着变化。但是秦朝只传了三代皇帝,秦朝只存在了十四年,秦末因胡亥皇帝不德政,就造成国力衰弱,农民起义,诸侯并起,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相互兼并,最后汉刘邦战败了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汉朝。汉以后的朝代更替,历史演绎,我在前面谈国家之兴衰文章中,已经概括地说过了,在此就不再重复。 

再说国家版图,最初夏朝、商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江南,但是不包括川、滇、黔、桂。

周朝存在八百多年,最大版图北到辽宁,西到甘肃渭河上游,西部到汾河流域,东到山东半岛,南到汉水中游,东南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秦朝版图,除了继承了西周时的疆域以外,还将四川、宁夏纳入了版图。读者还记得《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吗?四川就是被蜀国统一的。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经说过,到汉朝,汉武帝扩拓疆域,将西域和朝鲜半岛及四川等都已纳入版图,汉朝最盛时的版图比秦朝时扩大了两倍。

唐朝的疆域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至玄阙州(今俄国冈斯安加拉河流域),西至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

安史之乱以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在武则天主政后,漠北又被突厥占领。到晚唐时,唐朝疆土缩至汉地,但仍保持河套地区的疆域。

我的前面文章中已经说过元帝国版图和大清版图,再为读者扩充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与知识,就是大清帝国的疆域变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