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智慧与用人之道

发表:2019年01月22日

汉高祖刘邦虽无识人之明,但是幸得西汉三杰韩信、萧何和张良的辅佐,最终在垓下之战中一举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刘邦用人多依赖于萧何的推荐,他自己并不识才。刘备在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前,虽有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勇将辅佐,但转战多年仍无立足之地,直到诸葛亮出任军师之后才得以南下襄樊、夺取西蜀并在汉中称帝,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因此,论及用人之道,虽然二刘也算礼贤下士,但都是天赐英才,而没有达到人尽其才的境界。 

纵观中国历史,知人善任的圣王明主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在贞观时代,人才辈出,君子与小人各得其位,文臣武将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唐太宗在《帝范》中说:“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翻译为现代的白话文就是说:“所以圣明的君主任人选官,就好象能工巧匠制作木器一样,直的就用它做车辕,弯曲的就用它做车轮;长的就用它做栋梁,短的就用它做栱角。无论是曲的、直的、长的、短的,都能根据它的能力派上用场。圣明的君主任用人才,和能工巧匠选用木料同样的道理。

唐太宗雕像(公有领域)
唐太宗雕像(公有领域)

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就采用他的谋略;如果是比较愚笨的人,就使用他的蛮力;如果是勇敢的人,就使用他的威武;如果是胆小的人就使用他的谨慎;无论是聪明、愚笨、勇敢还是胆小的,都会全面考察来任用他。

所以,对于一个良好的工匠来说,没有无用之材;对于一个圣明的君主来说,没有无用的人。对于一个人,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件坏事,就忘掉他所做过的好事。也不能因为他有一点小的过错,就抹杀掉他的功绩。应该根据不同的政务,分设不同的职能部门来管理,尽量发挥他们所具有的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与智慧,不仅可用于治理国家,也可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各行业都缺少尽善尽美的人才。各企业的管理人员任用人才的时候,若能善于发现和了解人的优缺点,扬其长而避其短,就可人尽其用,在提高工作效益的同时使企业规模日趋壮大。人与人的智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能力有大有小。有的人能力比较大,包蕴很多事务还感觉很轻松。有的人能力相对来讲比较小,只承担一项事务却觉得很劳累。对于才疏学浅的人,不能让他担当重任,不然不只是他不堪重负,还会把一个部门搞得乱七八糟。对于能力不大的人,如果把要求能力大的职务托付给他,必然达不到所期待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如果把一个能力很大的人派去做苦力,那就如国士无双的帅才韩信在项羽帐下做执戟郎中一样,这样的人才迟早将被别的公司挖走,悔之莫及。 

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高明的经营者求贤若渴,自然明白“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的道理。用人得当还是失当,是一个国家大治或是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或是衰落的关键所在。有许多心胸狭隘的经营者只重用听话、顺从的下属,而不喜欢个性比较强而能力大的人才。然而,即使遇不上伯乐,千里马仍然是千里马,黄金埋在土里仍然是黄金,能力大的人不会因为上司的好恶而改变其个性去溜须拍马,要做大事业就必须有广阔的心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经营者心胸的大小就决定了他未来的成败。如果经营者具有“明主无弃士”的胸怀,他的企业就没有无用之人。 

前汉《陈汤传》中说:“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瑕者,玉之玷也。人有微过,就如玉有小瑕,不可因其瑕而弃其玉,见其过而忘其功。先贤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无完人,百分之百纯净的事物几乎不存在。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宽容之心看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增加自己的容量,这是一个成功的团队经营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