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宝典《三字经》(12)

发表:2019年01月07日

序言:《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浅显易懂又精华的读本之一,经久不衰。《三字经》涉猎典故广博,传递着中华五千年辉煌的正统文化,包括常识、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天文地理、忠孝节义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三字经》到今天仍是教育儿童的宝典,历久弥新,其中的故事也同时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与道理。

三字经
三字经

原文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字词义解释

(1)高曾祖:高,高祖,祖父的祖父。曾,曾祖,祖父的父亲。祖,祖父,父亲的父亲。
(2)父而身:父,父亲。身,自己。父亲之后就是自己。
(3)子:儿子。
(4)孙:孙子,儿子的儿子。
(5)玄:玄孙,曾孙的子女。
(6)曾:曾孙,孙子的儿子。
(7)乃:是。
(8)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9)人之伦:人类辈分的次序伦常。
(10)恩:恩情。
(11)从:跟随,不弃。
(12)则:应该、必须。
(13)义:做人的正理。

界定长幼尊卑的族谱
界定长幼尊卑的族谱

译文参考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包含自身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九族代表着人类长幼尊卑的关系和次序。

父子之间要有恩情,父对子要慈爱,子对父要孝顺;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和睦相处,不离不弃,紧紧相随。至于兄弟姊妹之间,当兄姊的应该友爱弟弟和妹妹,做弟妹也应该恭敬地对待兄姊。长辈、晚辈之间要有伦理次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君王对臣子应该要待之以礼,给予尊重,自然地,臣子对君王也会一心一意,忠心不二。这十条做人的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

【读书笔谈】

很显然,本课从九族讲到了十义。九族,是以自己本人为核心,论述的上下8代血亲,加上自己这一代,就是九代人的直系亲族,所以叫做九族。古人传授孩子这九族的关系,就是要孩子从小懂得尊敬祖辈,爱护子孙的道理,所以尊老爱幼,是从小必懂的做人的基本道理。

九族之后讲十个主要身份的做人的道义。分别以父子、夫妻、兄弟、长幼朋友、君臣等关系论述十种不同身份应该遵从的做人的道理。长幼朋友,主要针对社会而言。

父亲有父亲的本分和义务,儿子有儿子侍奉父亲的恩义;夫妻、兄弟也是如此。

家里知道如何按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该做的,那么,出门在外,对待长辈晚辈,对待朋友,和君臣的关系,也就懂得如何待人处世了。

长幼尊卑,指的是按不同的辈分和上下职位的关系,各自遵从自己的本分和义务,来彼此善待对方的道理。卑并非卑贱的意思,而是遵从晚辈和下属该尽到的职责和礼数来做人的意思。

【故事天地】

(一)兄弟情
汉朝有一个叫赵孝的人,表字常平。他和弟弟赵礼非常友爱。

有一年,闹饥荒。一帮贼人占据了宜秋山。一天,贼人把赵礼抢走了,要把他吃掉。赵孝跑到贼窝,说:“赵礼有病,又瘦小,不好吃。我体胖,愿意代礼被吃掉。”赵礼不答应,说:“我被他们所捉获,死了也是命,你有何罪呢?”兄弟俩相抱大哭。贼人被感动了,就放了他们兄弟。

这件事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诏书,让兄弟俩都做了官。

这个故事讲的是兄友弟恭的悌道,哥哥认为保护弟弟,爱护弟弟,是自己的责任,而弟弟,感激哥哥,愿意认命,不连累哥哥,这也是敬爱哥哥的情义。都懂得顾及对方,没有私心,必然打动人心。

(二)刘备三请诸葛亮

三国时代,蜀王刘备为了光复汉室,四处延揽人才。当他听说诸葛亮精通兵法,智慧过人,便带领关羽、张飞前往南阳去请他出山。他们连夜赶到南阳时,诸葛亮正好出远门了,他们只好扫兴而归。

不久,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南阳了,心里很高兴,便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大雪,直奔南阳,再去请诸葛亮。当他们来到诸葛亮门前时,仆人却告诉他们:“先生昨天又出门了。”张飞和关羽因为两次都没有请到诸葛亮而不耐烦,但刘备却不灰心。

过了几天,他们三顾茅庐。仆人告诉他们:“主人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要立刻叫醒他,可是刘备不愿意,一直静静地在茅庐外等候。此时正逢三九天,飘着鹅毛大雪,寒风刺骨,三人冻得受不了,关羽和张飞早已不能忍耐了,但刘备还是默不作声地等待着。后来,诸葛亮醒来,听说刘备三人已在外等候多时,他十分感动,连忙请他们进屋,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刘备对诸葛亮精辟的见解十分佩服,而诸葛亮因感激刘备的诚意和知遇之恩,欣然同意辅佐刘备成就大业。甚至刘备死后,接受托孤,继续辅佐他的儿子刘禅,最后过度操劳而死,真是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是君为尊,却能礼贤下士,仁善待人,爱才之心一片至诚。诸葛亮是臣为卑,受到为君者的尊重和爱护,为感知遇之恩,心甘情愿侍奉君王,忠心回报。这便是上下尊卑体现在君臣之间的做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