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千古第一贤后 ——长孙皇后 (下)

发表:2018年11月25日
垂范百世的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公有领域)
垂范百世的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公有领域)

(接上期)

清廉无私奉公守法 不为亲情废公事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太子的乳母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在当时后宫实行节俭制度。太子乳母经常在长孙皇后的面前唠叨说,太子宫中用度不够。希望长孙皇后能帮太子说话,破例供给。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甚得宫中各色人等的钦佩。 

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二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皇后和长孙无忌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长孙安业,早年曾有虐待继母和弟弟妹妹的不良记录。按照当时人的看法和习惯,后来有了势力的皇后和长孙无忌,一定会报复他们的哥哥的。贞观元年,长孙安业参与了李孝常等人的谋逆阴谋,要杀皇帝搞政变。按照律法,这属十恶不赦之罪,一定要杀头。当时也是重要大臣的长孙无忌没有说什么话。但是,皇后出面了。她对皇帝说:我家哥哥干出了这样的勾当死不足惜,可是天下人会怎么理解啊?人们一定会以为是我们兄妹迫害哥哥,因为哥哥当年对我们不好,这尽人皆知啊。如果这样,不是很拖累朝廷吗?(原文:“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太宗最后将长孙安业流放到了岭南。 

编撰《女则》鞠躬尽瘁 三条遗嘱感动天地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两年后,贞观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享年36岁,结束了她短暂、辛劳却又无比尊贵的一生,但她的事迹却为天下人所称颂,“母仪天下”四个字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此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地位最高的皇后之一。 

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时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载说“上览之悲恸”。太宗把《女则》托在手上,以示近臣说:“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此乃天命,伤悲也于事无补,但自此以后,入内廷不能再听到皇后的规谏之言,失去一位良佐,所以尤为痛心!”长孙皇后临死之际,她选择在闭眼的前一刻最后一次向皇帝进谏。

因此,长孙皇后的三条遗嘱从此流传千古。让世人惊叹不已的三条遗嘱如下: 

遗嘱一:“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遗嘱二:“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

遗嘱三:“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葬。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资料来源:《旧唐书》) 

弥留之际的长孙皇后仍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尤其在第三条遗嘱中,她说自己生来对世人没有什么贡献,现在死了也不要厚葬。所谓葬就是埋藏起来,不想让人看到而已。

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比较喜欢俭葬,只有那些对世人不负责任的人才大肆兴建陵寝,劳烦天下,被有道德的人笑话。现在我只希望依山而葬,不需要起坟,不需要用棺材,所用的陪葬物品都用木头瓦片做即可,薄葬臣妾,就是不忘臣妾。她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悲痛不已的太宗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他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虽然在魏征的规谏下毁弃了,但其之后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唏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