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收藏

看收藏 Fri, 05/11/2018 - 14:23

古人爱 今人捧 青瓷独领风骚

古人爱 今人捧 青瓷独领风骚 Fri, 05/11/2018 - 14:30
文/飞鸿踏雪
 
古人爱、今人也爱,“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价值连城,猜得出来这是啥宝物吗?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这种玉般的美感,品赏也好、装饰也好,令人高雅、令人出尘、令人招福,这就是古人爱青瓷的原因。
 
瓷器质地温润莹澈,而历代收藏家对瓷器的爱好各有所属,有人爱宋瓷那种单色釉的清雅娴静,也有人爱明代工艺的华丽大方。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映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
 
“青如玉”的汝窑瓷器不但质感绝佳,而且造型简约,釉色优雅,千年来,伴随着中华文明之河静静地流淌,映射出了传统文化中蕴藉含蓄的美学意向。平淡中见深远,使人心向往之。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在鉴赏家的心目中,汝窑始终独领风骚,其浑然天成的釉色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最美丽瑰宝。拍卖纪录飙天价的汝窑成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就是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意象来命名的。
 
从图中这件“天青釉洗”,可以看到汝窑之所以超越其它瓷器,就在于其釉色的超凡脱俗。它以天青色为主,包含天蓝、粉青、月白等。蓝中带绿,又微微闪现着淡粉色光泽,别具风格。
 
雨过天青云破处 汝窑釉色
 
汝窑作为官窑,在施釉上相当讲究,胎料含着偏高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胎土经过精细淘炼,土质细致,胎骨坚实。而且因为汝窑所在地盛产玛瑙石,汝窑以玛瑙作为釉料,不但釉色纯正,并且显得光亮莹润。如果透光来看,会发现釉中还散布着微细的红斑。
 
试想,“雨过天青云破处”这样沁人心脾的诗意,套在汝窑那莹亮温润的瓷体上,两相交错,将迸射出多少动人的情思?因此,明清以来,汝窑深受鉴赏家关爱。
 
不爱万贯家财 只爱汝瓷一片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产烧的瓷器,器形端正大方,釉色浑朴莹澈,一直被朝廷指定为御用瓷器。汝窑烧制的瓷器不但受到皇室肯定,而且被严控垄断,所以一般人少有机会品味观赏,更不要说收藏了。后人发现,汝窑的釉掺有玛瑙,加上属于官窑,产品“寥若晨星”,珍贵无比,因而民间也传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汝窑真品仅存余65件
 
北宋亡,汝窑也随之烟消火散。因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烧造时间极为短暂,能传世的成品也就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少,历经千年,流传到今天,真品仅存余65件。


 

张大千的藏古与摹古(上)

张大千的藏古与摹古(上) Fri, 05/11/2018 - 14:25
文/朱浩云
 
除了画家的身份,张大千还是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大家。笔者认为他甚至可与庞莱臣、张伯驹、吴湖帆、张葱玉、王季迁并称“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
 
自筹藏资 初赏石涛八大
 
由于祖上留下的宝贝并不多,张大千收藏古字画主要是靠卖画所得的经济收入,而藏画也是为了更好地“师古人”,他的其中一方收藏印“不负古人告后人”道出了此中原因。张大千最初是受曾熙、李瑞清的影响,偏爱购藏石涛、朱耷的作品。张大千晚年曾对友人说他收藏石涛真迹最多时约有500幅,美国的傅申先生在《大千与石涛》中说:“大千是历来见过和收藏石涛画迹最多的鉴藏家,绝对不是夸张之词,不要说当世无双,以后也不可能有。”

朱耷《松鹿图》张大千旧藏,香港佳士得2014秋拍成交价904万港元。
朱耷《松鹿图》张大千旧藏,香港佳士得2014秋拍成交价904万港元。

 
当然,大千对八大、石涛作品的研究也相当到位,特别是对他们的生平以及各时期的用墨、用笔、构图、纸张、用印、题款、绘画题材、书法乃至交友了如指掌。鉴藏家王季迁曾说,他看石涛、八大只能到“七层”,但在接受张大千的点拨以后,提升到了“九层”。民国时期,大千的伪作就骗过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程霖生等诸多行家,并留下许多趣闻轶事。民国时期的掮客、藏家朱省斋(1901—1970)认为,在现当代的鉴藏界,能够鉴定出张大千“高仿”的石涛作品真伪者极稀。现当代诸多鉴藏名家在张大千的“高仿”面前走眼,这倒并非是鉴别者无能,而实在是张大千的摹仿水平登峰造极。实际上,张葱玉(1914—1963)与朱省斋观点颇为一致,他曾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今无来者”,并和曹大铁(大千弟子)说过,凡喜好收藏石涛、八大的藏家要特别当心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把师法石涛和八大的取向转化为当时艺术潮流的人物,非张大千莫属。这股风潮横扫当时画坛的陈腐局面,直接影响了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萧谦中、石鲁、李苦禅、朱屺瞻、沈子丞、丁衍庸、来楚生等一批画家。这场潮流的见证人、已故美术史家俞剑华在《七十五年来的国画》中作了有力的证明:“自蜀人张善孖、张大千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于是,石涛、八大之画始为人所重视。价值日昂,学者日众,几乎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溪、瞿山、半千,均价值连城。”
 
除了石涛、八大,张大千在收藏其他古代精品时也丝毫不手软,一掷千金。一则趣闻提到,张大千28岁时(1926年)在上海滩与一批遗老们“混”,他们时常聚在一起玩“打诗钟”,这是一种以猜诗谜方式进行“雅赌”的文人游戏。在一次赌博中,张大千输给了海上文人江紫尘,为了抵销1200两黄金的赌资,忍痛拿出了《曹娥碑》(原为清王府收藏,画上所书题跋中仅唐代墨迹就有7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张大千资产的雄厚。后来,此作又被叶恭绰所得,这便有了叶恭绰慷慨返赠珍宝、善孖和大千叩首拜谢的千古动人一幕。
 
广会艺友 为藏画一掷千金
 
上世纪30年代以后,张大千已不满足于学习石涛、八大、石溪、唐寅等人画艺,而是上溯到宋元,如傅申所说“血战古人”。因为庞莱臣、吴湖帆、溥心畬、叶恭绰、周湘云等好友都藏有不少宋元名迹,张大千绝不甘心在收藏上落于人后。
 
1936年,当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写下“五百年来一大千”的评语时,张大千表示:“徐悲鸿说我绘画是五百年来第一人,我不敢当,若要说五百年来第一精鉴人,则非我莫属。”张大千爱画成癖,搜求无止,有时为购一幅古代名迹,不惜倾囊以付。北平字画掮客一旦得知大千在北京琉璃厂鉴定字画,会争先恐后前往排队,请他鉴定,大千遇上喜欢的,一般都会以较高价格吃进。掮客也很乐于与他交易,因为与豪爽有钱的大千交易往往收益不菲,大千也从中获得不少古代名迹。难怪有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认为,一般画家都是被琉璃厂“吃”的,只有张大千可以“吃”琉璃厂,可见其在北平的能量之大。到1938年,大千从北平虎口脱险后,费尽周折,将存放在北平约200件古画运至成都。20世纪40年代初,他收藏的古字画已很可观,曾命门人子侄将一批书画编了一本《大风堂画录》,并详记尺寸题咏。其中有毕宏、文湖州、易元吉等唐宋大家绘画8件,赵孟頫、梅道人、黄公望、王蒙等元人画作17件,石涛40件,八大31件,共计194件。
 
1945年后,张大千利用他在古玩界的人脉,从著名的古玩商苏永乾、赵盘甫、萧静亭、靳伯声、周殿侯、马霁川、马宝山等人处大肆收购宫廷流出的名迹,花费资金之多当时恐无人比肩,出手之阔也远超张伯驹、庞莱臣。
 
张伯驹曾花费230两黄金(将李莲英别墅卖给辅仁大学,折合2.1万美元,另加夫人潘素金银首饰)购进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天价了,而大千用500两黄金加20张明画从一位国民党军官手中换来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用700两黄金从北平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购进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宋人《溪山无尽图卷》、宋人《群马图》、元钱舜举《明妃上马图》、姚廷美《有余闲图》、周砥《铜官秋色图》、明沈石田临《铜官秋色图》、姚云东《杂画》等9件名迹。
 
其中,张大千先后请溥心畬、庞莱臣、叶恭绰、吴湖帆、谢稚柳等人鉴赏《江堤晚景图》,并作题跋,也在画上加盖上平时难得一用的收藏章,如“至宝至宝”“大千之宝”“张氏宝藏”“球宝图”“骨肉情”“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可见这幅名作在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幅作品大千遗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而他得到董源《潇湘图》后,立即邀请方介堪等好友来家中共赏,又将斋名改为“潇湘画楼”。方介堪篆“潇湘画楼”象牙大印以贺。该印为鸟虫体,朱文,线条繁密谨严,动静对比鲜明,得汉印遗韵而又过之,乃方介堪平生治印之杰作。这方印2007年曾在西泠印社拍卖,受到热烈追捧,最后以99万元被画家任重收购,创当时印章最高价。
 
有趣的是,大千在内地期间,并没有置什么房产,有一次在北平看上亲王府别墅时,恰恰又遇上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在大千看来,房子不一定卖得出,日后还可买,但画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遂买下这幅旷世名作。1949年大千出国后,为谋栖身之地,不得已陆续变卖了不少字画,其中《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元代方从义的《武夷放棹图》等十多件名迹和一些敦煌卷子以半卖半送方式(2万美金)卖给大陆文物机构,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得知这些真品书画的价格如此之低,可谓欣喜若狂。
 
(未完待续)


 

春拍整体上扬 珍品提升水准

春拍整体上扬 珍品提升水准 Fri, 05/11/2018 - 14:29
在3月底到4月初上演的香港春拍中,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等拍卖行纷纷创出了佳绩。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发市场关注的亿元天价拍品之外,不少出人意料的高价同样揭示了此轮春拍的一大特点——藏家重新定义市场价格。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总体市场上升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19场的拍卖中,一共创造了20个世界拍卖纪录。最终36.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也创造了苏富比进入香港以来的成交第二高,仅次于2013年的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庆典拍卖,同比上年的成绩增长了15%。苏富比拍卖总裁及首席执行官Tad Smith在拍卖结束后表示:“不同种类的拍品均有较高的成交价,呈现出强劲的销售率,包括亚洲在内的各地藏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竞买。更重要的是,同时期香港的拍卖、展览和艺博会无疑表明了亚洲在艺术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保利香港总成交额1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中国嘉德香港总成交额4.2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8.9%。中国嘉德总裁胡妍妍表示:“一向稳健强劲的中国书画拍卖捷报频传,并创下今年多项新高;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再次突破亿元,达五年来最佳业绩,赵无极《25.06.86 桃花源》夺得本季拍卖头魁,新设项目珠宝拍卖进步显著,成交多件高价名贵珠宝。嘉德在香港的定位和布局逐渐明晰,与北京总部交相呼应;在香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中,获得佳绩。” 
 
一位藏家分享道,香港拍卖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高价拍品的节奏把控。在过去两三年内,香港苏富比均有超过2亿港元的艺术品拍出,包括宣德碗和北宋汝窑瓷等,让委托方看到市场对于顶级博物馆级的藏品有强烈需求;其次在估价上也很恰当,没有一个超高估价,反而以相对适中的价格让竞拍的藏家抱有希望和想法。 
 
珍品定义价格标杆 
 
据统计,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共有43件超过1000万港元成交的拍品,其中有3件超过亿元成交,分别是2.388亿港元成交的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2.388亿港元成交的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十卷),两者分别创造了康熙瓷以及佛经的最贵世界纪录;另外一件超过亿元成交的拍品来自清代画家钱维城,其《台山瑞景》以1.467亿港元成交,是画家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第二高价拍品。除此之外,另有3件超过8000万港元成交的拍品,3件超过5000万港元成交的拍品。 
 
此次创出亿元天价的三件艺术品都极为珍罕: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十卷是明朝重宝,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德御制《大宝积经》与《大涅盘经》同属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御制珐琅彩花卉碗,递藏纪录清晰有绪,可上溯至1930年代上海收藏,更曾为亨利奈特所藏,来源显赫,三十年来首次露面;清钱维城手卷《台山瑞景》不但被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内,还被藏于故宫宁寿宫,1920年代初经宣统帝溥仪赏赐溥杰而流出宫外,历经百年首次公开面世。 
 
除了预料之中的天价外,还有不少意外的高价值得关注。在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一套苏曼殊《曼殊上人墨妙》册页以2881.35万港元成交,超过拍前估价百余倍,创造了苏曼殊作品拍卖最高价纪录。 
 
多元收藏的时代 
 
事实上,今天的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传统、现代以及后现代并存,东西方的审美观也彼此交融,而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间的冲突,也对藏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更使得多元价值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