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史

看文史 Fri, 05/11/2018 - 14:05

为什么牡丹自古有 “国色天香”的美称?

为什么牡丹自古有 “国色天香”的美称? Fri, 05/11/2018 - 14:21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花型硕大,色泽艳丽,香气怡人,自古即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故又称为“富贵花”。宋朝周敦颐《爱莲说》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幼学琼林》上也记载:“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
 
那么,为什么牡丹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呢?

牡丹
牡丹

 
据唐朝李濬(音jùn)《松窗杂录》上记载,唐冀州人程修己,跟随名师周昉习画数十年,学得作画的巧妙秘诀。程修己因为画艺精湛,被召入宫中,并受到唐文宗的器重。
 
一次,正值春末时节,文宗与杨妃在宫内观赏牡丹花。因为文宗喜爱诗,就问修己说:“现在京城传唱的牡丹诗,谁的最杰出?”修己回答说:“我曾听说公卿间大多吟咏欣赏中书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这两句最好。”文宗听后十分赞赏。
 
这两句诗表达手法细腻而传神,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犹如天上传来,用“国色”喻牡丹娇艳的花容就像喝醉酒绯红的双颊,而牡丹浓郁的香气和娇艳的姿容,跃然纸上。因此,后来牡丹花就有了“国色天香”这个雅号。
 
早在秦汉时期牡丹就以药用植物被加载《神农本草经》,与药学有了渊源;在南北朝时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就曾为牡丹作画,牡丹因此走入绘画艺术的领域。到了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牡丹被诏入西苑,自此牡丹走进了皇家园林,也提高了观赏价值。
 
唐时世人极爱牡丹,牡丹不仅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更是国运昌隆的象征,栽种、观赏牡丹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如唐刘禹锡《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及白居易《牡丹芳》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由此可知,当时世人对牡丹的狂热及牡丹在唐朝的地位。
 
宋朝除了咏牡丹的诗词外,也有牡丹的相关研究及记录专著,如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在北宋,洛阳是全国的牡丹栽培中心,更有“洛阳牡丹冠天下”之称。
 
明朝时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花,也有高濂所撰之《牡丹花谱》、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等专著,而安徽毫县以盛产牡丹驰名。到了清朝,牡丹已有国花之称,有余鹏年撰写的《曹州牡丹谱》及汪灏的《广群芳谱》等专著,山东菏泽是闻名的牡丹产地。
 
由于牡丹形态雍容华贵,端丽高雅,被视为昌盛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牡丹可说是色、香、姿、韵俱佳,千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诗画、词赋、戏曲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牡丹佳作。如唐朝皮日休《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因此有了“百花王”的美称。
 
另宋朝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故牡丹又得“花王”美誉。又宋时洛阳牡丹最盛,牡丹就有了“洛阳花”之称,如唐李商隐《漫成》诗之一:“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文学宗师 永兴公虞世南 (上)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文学宗师 永兴公虞世南 (上)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Fri, 05/11/2018 - 14:20
文/云中君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他的祖父虞检,是梁代始兴王咨议。其父虞荔,是陈代太子中庶子,都有尊贵的名望。其叔父虞寄,是陈代中书侍郎,因为没有子嗣,就以世南为继嗣的后人,因此世南取字伯施。他自幼以文学著称,不仅是一代文学宗师,也是著名书法家。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勤学苦读,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虞世南精思不懈,有时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他又与和尚智永同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王羲之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其精妙真传。他的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据《全唐文》记载,虞世南“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晋王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杨广就命令使者去追他们。

《南殿障子圣贤之图》中的虞世南画像
《南殿障子圣贤之图》中的虞世南画像 

虞世南《虞摹兰亭序》局部。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
虞世南《虞摹兰亭序》局部。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

 
隋大业元年(605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唐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随军的虞世南被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唐贞观七年(633年),虞世基转任秘书监。唐太宗曾令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屏风,当时没有底本,虞世南默记刻写没有错一个字。有一次太宗出行,有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 
 
虞世南文章婉缛,文辞婉曲繁富,其书法更堪称一代大师。唐太宗称他有五绝,五个天下第一。其中博学天下第一,品德天下第一,书法天下第一,文章天下第一,正直也是天下第一。唐太宗即位为帝时,虞世南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还乡,未被批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唐太宗得知他的死讯后“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列为24位开国功臣之一,其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之上。虞世南编有《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命运坎坷恪守孝道 甘愿替死兄弟情深 
 
陈朝天嘉年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当时世南年幼,他因悲哀过度瘦损得几乎受不住丧服。陈文帝知道虞荔的两个儿子博学,常从宫廷中派出使者到他们家里去扶助卫护他们。世南居丧期满,被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他的叔父虞寄被陈宝应捕获,在闽、越一带,世南虽然已除去丧服,却还是布衣蔬食。到太建末年(582年),陈宝应战败,虞寄得以生还,才令世南脱去布衣吃肉食。 
 
至德初年(583年),陈朝灭亡,世南与世基一起到京都长安,那时隋炀帝杨广还在做晋王,听到了他们的名声,隋炀帝与秦王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世南就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了。杨广命令使者去追他们,大业初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那时世基已经非常显贵,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隋朝灭亡,宇文化及反叛杀君,世基由于任内史侍郎,也将被杀,世南抱持着世基痛号悲泣,请求让自己替兄受死。宇文化及不接受他的请求,世南因此悲哀得瘦损异常,形销骨立,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行为。世南后来随化及到聊城,又被窦建德抓获,授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剿灭窦建德之后,世南被授为秦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同掌管诏告文翰。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后,升任世南为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之时,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仅不许他辞官,反而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职,被授任为秘书少监。
 
贞观七年(633年),世南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器重他的博识,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世南虽然容貌柔弱得像是受不了衣衫,但志性却刚烈,每每谈到古时先代帝王为政的得失,必定诚心以正言相劝诫,对当时的政事多所补益。太宗曾对侍臣说:“朕借闲暇的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个字的差错,未尝不惆怅恼恨,他恳切诚挚到这种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有什么不能治理。” 
 
(未完待续)


 

齐闵王和宿瘤女的传奇

齐闵王和宿瘤女的传奇 Fri, 05/11/2018 - 14:22
文/魏谷
 
历史上有一段佳话,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宣王,他娶了丑女钟无艳为正妻,在无艳的帮助下励精图治,将齐国整治得有声有色。有意思的是,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也迎娶了一位丑妻,就是宿瘤女。
 
宿瘤女不是名字,是她的特征,她的脖子上长有一个大瘤子。这个特征实在不大好,有碍观瞻。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古代的君主要经常出巡以察访民情,齐闵王就在出巡的时候认识了宿瘤女。有一天,齐闵王到了齐国的东郭,国君的车队浩浩荡荡前呼后拥,惊动了道边的老百姓,大家纷纷跑去一睹君主风采。
 
这时齐闵王看见路边有个采桑的女子,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看到,头也不抬地继续采着桑。
 
齐闵王觉得奇怪,遣人将她召来问话,一看,是个脖子上长大瘤的丑姑娘,齐闵王问:“闵王我外出巡游,车辆马匹众多,老百姓们无论长幼都放下手里做的事围过来瞻看,而你就在道路旁采桑,竟然不为所动,这是为什么呢?”瘤女从容地回答说:“下女受父母之命采摘桑叶,没有受命来瞻看国君。”
 
宿瘤有何妨 
 
齐闵王说:“真是个奇女子,只可惜长了大瘤子。”
 
宿瘤女回答道:“下女的职责,是对所承负的事务无二心,所接受的给予不忘记,遵守内心所认为应当的,长了宿瘤有什么妨碍?”
 
齐闵王闻言,不禁大喜,说:“这是个贤德的女子呀。”齐闵王命令后面跟随的车骑,载上宿瘤女带回宫去。想不到此举遭到宿瘤女拒绝,她说:“承蒙国君的恩典,但下女的家中父母尚健在,如果下女不按照父母平日的教导,就这样随国君离去,那是私奔。下女死也不能遵从。”
 
齐闵王惭愧地说:“这是我的过失。”
 
闵王遣车队掉头回宫,从宫中派使者带着二千两黄金,前往宿瘤女家中聘迎,接她到宫中去。
 
得知此情,宿瘤女的父母有些惊惶了,他们忙着让女儿沐浴净身、整妆更衣。宿瘤女说:“如果因为去见国君,就要修饰容颜更换衣服,已经不是原先相见认识时的样子了,那我怎么也不能前往的。”宿瘤女收拾了一番,仍以原先的粗衣素面形象,跟随使者去了宫里。
 
打扮不打扮 
 
齐闵王告知后宫的嫔妃们,说:“我今日出游,得到一个圣女。现在她要来看望你们啦。”嫔妃们不敢怠慢,个个盛装出迎。
 
宿瘤女来了,她脖子上的大瘤惊倒了众人,嫔妃们都忍不住掩口而笑,侍从们也惊得失了平常所持有的礼仪,把齐闵王也弄得不好意思了。他说:“且别笑,她就是没有打扮而已。打扮一下就会好看十倍、百倍了。”宿瘤女接话了,举了古时的尧舜桀纣四位天子为例:尧舜生活简朴,茅草屋顶不予修剪,后宫女官衣物不加彩饰,饮食时不备两种菜肴,数千年过去了还是天下的典范;桀纣建造高屋耸墙,后宫满目丝绉绫罗、每日把玩珍奇珠玉,身死而国亡,千余年过去了仍被天下耻笑。
 
一席话之后,宿瘤女总结说:“从这些来看,打扮不打扮,相差千万倍还不止,岂止十百倍。”
 
通达事理的宿瘤女就这样被齐闵王立为王后,成了后宫的当家人。
 
古时一国之君的正妻,责任是很重大的,男主外女主内,国君是国家的管理人,王后是后宫的管理人。国君的所有嫔妃、后宫的宫女、侍从等等,理论上都是王后的臣属,后宫的一应事务也要由她来监理定夺。
 
自从齐闵王立宿瘤女为王后后,齐国人民看到,宫廷里的人都谦逊起来了,池塘湖泽之类的游玩处填平了,膳食浪费减少了,宫女的衣着朴素了。
 
齐国的国势在齐闵王时期达到最高峰,也在齐闵王手中一落千丈。历史学家刘向在《列女传•齐宿瘤女》中说:“闵王至于此也,宿瘤女有力焉。及女死之后,燕遂屠齐,闵王逃亡,遭弑死于外。”闵王能把齐国推至顶峰,有宿瘤女的力量在其中啊。宿瘤女去世之后,燕国屠攻了齐国,闵王逃亡而在异乡被杀。
 
宿瘤夫人早逝,齐国的史书又早已燔于战火,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姓名和家世,只留下了她的宠辱不惊。《弟子规》也选取了她的故事,为:齐宿瘤女,东郭采桑,不视车马,见重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