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轶事和故事 (十四) 忆海钩沉

北京轶事和故事 (十四) 忆海钩沉 Wed, 07/12/2017 - 21:12
图/ 123RF
图/ 123RF


(接上期)
文/园丁 

天灾人祸与北京之灾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宠惯杨贵妃,荒淫无度,招致安禄山造反,天下不太平。公元780年幽州等地大雨成灾,滹沱河水泛滥,自上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夏幽州又遇大水灾。 
 
金代北京为中都,金世宗完颜雍当政时史书称其为“小尧舜”,他崇儒学,颁行《易》、《书》、《论语》、《孟子》、《老子》、《新唐书》等,他始置太学,设考场策试女真进士。他还体察民情,曾对宰臣说:“凡有徭役,均科强户,不得抑配贫民”。他注重兴修水利,罢免灾民租税,禁止随意屠杀马牛。他在位期间中都也曾发生地震、蝗灾、水灾,究其原因,是下面的官员不善。如他曾责备海陵横役无度。又如在大定十九年,括地官张九思奉命到各地括田,不问百姓有无凭证,只依据地名拘括,把皇后庄、太子务、燕乐城皆定为官田收回,而权势之家冒占官地反而幸免。涿州大批官田被赵王完颜永中等四个王府冒占。 
 
1208年蒙古成吉思汗决心伐金。1210年中都大地震有声如雷,七、八、九月连续地震,蒙古兵开始攻金。历史记载:“是岁,中都大悲阁东渠内火自出,逾旬乃灾。”1211年,2月“大风袭击中都,毁屋折木,通玄门,东华门重关折”,3月“大悲阁火灾,烧毁居民百余家”。
 
元大都时期,1215年成吉思汗在燕京求访辽朝旧族,得金左右司员外郎耶律楚材等人。由于成吉思汗及忽必烈能尊儒,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因此如虎添翼,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得以巩固。自1215年至1271年北京基本无自然灾害。 
 
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又大兴土木改建京城。这年六月京师大雨,墙倒屋塌,死者众多。 
 
1276年宋帝向元投降。1279年南宋灭亡,这年大都城基本建成,这年四月大都遇蝗祸,十月文天祥被押至大都。1282年忽必烈欲诱降文天祥,以宰相高位许愿,文天祥宁死不屈,次日被杀于城北柴市。 
 
1284年五月以侍卫军万人修大都城,九月京师又地震。第二年二月浑河(永定河)决堤,大都城建竣工。1286年九月下大暴雨毁太庙,大都发生饥荒。1289年大都发洪水。
 
元朝后期,干旱、水灾、瘟疫时发,黄河流域水患严重,而朝廷苛捐杂税,加上滥发货币,使物价上涨,使百姓生活艰难。民间反抗情绪剧增。
 
明清至民国,北京水患,洪涝也是接连不断。明朝水灾平均三年发生一次,到清朝,是平均两年发生一次,明朝最长的水患是连续8年,到清朝时最长的水患连续10年。至于旱灾,在元朝至元十四年至二十三年10年间,平均3年发生一次。明朝时旱灾最严重,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从以上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就是越到后来朝代,灾害发生的频率越高,时间间隔越短,危害期越长。北京水灾、旱灾有个特点就是往往在同一年出现春旱、秋涝。至于地震,从古代到现在,已经发生过数百次。仅19世纪末,北京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就18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康熙十八年,三河、平谷一带发生8级地震,史书记载:“飞沙扬尘,黑气障空,不见天日。人如坐波浪中”。光绪二十年七月那场大雷雨,烈风不仅将大树连根拔起,而且将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等的门闩一齐刮断。 
 
北京的自然灾害还不止这些,还有蝗灾、瘟疫、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阴霾、沙尘暴等等。其中阴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祸在先,方有天灾。 
 
为什么北京会有这么多天灾?我前面的《天灾人祸》藏头诗已经解谜了,天灾是神对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 
 
善恶有报,古人知道这个道理。在这儿我举个例子: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79年9月2日)京津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震级八,烈度八至九,震毁城堞、衙署、民房无数,人员死伤甚众,北海白塔颓毁。康熙皇帝立即着发“内币银十万两”赈五城流民银米,并号召官绅富民捐资赈恤灾民。当天他亲自带领朝中大小臣工认真检讨反思,“务期尽除积弊”“各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痛改前非,有心爱民为目”。两天以后,他又召集满汉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员,口传谕旨,宣布他思考的施政存在的六项弊端,大意是:1、搜刮民财,贪污腐化,“民生困苦已极”;2、大臣朋比徇私枉法者众多;3、用兵时,纵其烧杀抢掠;4、地方官贪赃枉法;刑狱不公,集案不办;5、王公大臣家人奴仆侵占百姓利益,“干预词讼,肆行非法”。人们常说康熙是个伟大的开明国君,此言不差。我再补充一句,就是他知天命,奉天承运,此为一例。 
 
据统计,在康乾盛世期间,除了前面讲的康熙十八年那场地震外,基本没有大的灾难,清朝几次大的洪、旱、蝗、震灾害,都是在1840年以后。 
 
还有一例,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北京王恭厂火药局附近遭灾,发生大爆炸。据历史记载,爆炸声传百里,天昏如夜,死伤两万之众,范围半径750米,面积2.25平方公里。令人奇怪的是所有尸体和伤者衣物全无,全身赤裸,一丝不挂,“无焚烧之迹”。皇室地动殿摇,皇太子被吓死。德胜门外落下人臂,人腿,衣物飘落到西山。东自顺承门(宣武门),北至刑部街,毁民宅一万九百三十间,石驸马街石狮飞出顺承门外。朝天宫灾,十三殿齐焚。造成这么大灾难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其爆炸威力,与苏联通古斯大爆炸类似。事发后,许多大臣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皇帝不得已,下“罪己诏”,表示要痛加省醒,告诫大小臣工“务要竭虑,洗心办事,痛加反省”。并下旨,拨府库万两黄金赈灾。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此前明朝已近末路,国家政治腐败,宦官专权,魏忠贤操纵熹宗皇帝,使其善恶不分,民声怨道。因此政权内外交困,风雨飘摇。此事发生后的六月,发生京师地震,接着又是大雨水坏房舍,溺人无数。王恭爆炸后,天启皇帝惊吓患病,惶恐不可终日,于第二年八月去世了。继位者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提到宦官专权,这也是北京的人祸。魏忠贤原名魏四,进宫后曾改名李进忠,后又改名魏忠贤。天启年间朝廷腐败,阉党擅政。熹宗皇帝朱由检年轻贪玩怠政,近臣江彬上书劝止,熹宗不听。魏忠贤擅长阿谀奉承,迎合皇帝,陪皇帝在皇室大练内操、骑马、泛舟。引导皇帝与歌伎舞女厮混,玩斗鸡、走狗、骑马、打猎。他打击异己,制造冤案,迫害东林党等干尽坏事。 
 
在明武宗时,太监刘瑾也是祸明擅权乱政最严重的一个典型。他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操纵明朝,被人称为“立地皇帝”。刘瑾初入宫时伺服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病故,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皇帝。厚照年幼,违背先皇遗嘱,未重用内阁大学士刘健辅政,而宠信宦官刘瑾。刘瑾为人凶狠狡诈,欺骗国君陷害忠臣,将反对他的刘健、谢廷等五十多人列为奸党,或杀,或贬,制造冤案。刘瑾引导武宗皇帝吃喝玩乐,使其不理朝政,有正直的官员劝诫皇帝,反遭刘瑾诬陷。在刘瑾的肆虐下许多大臣被迫辞退朝廷回归故里,使刘瑾更横行不法。有的人惧祸自杀。直到被明臣杨一清和太监张永捉拿,从他家中抄查出金银数百万两,还有伪玺、玉带等违法之物,最后皇帝在事实面前,才不得不将刘瑾以凌迟处死。 
 
清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英国商人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害国人。林则徐奉道光皇帝旨禁烟,触犯英国商人利益,英商怂恿英国政府出兵侵略中国,朝中投降派反而诬陷林则徐,昏庸的皇帝反而把林则徐罢官充军发配到新疆伊犁。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失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2100万银元。 
 
在1850~1860年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咸丰皇帝在位时,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一直打到北京八里桥(位于今北京与通州交汇处),清军在八里桥之役失败。1860年9月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咸丰皇帝逃往承德。联军烧杀抢掠,不但洗劫焚毁了圆明园、静怡园,还进驻了北京城。清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侵略者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割让香港、九龙,赔款8000万两白银。 
 
后来慈禧太后企图利用义和团反对洋人,不料在1900年又招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这些外来侵略者一到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促逃命,一溜烟跑到了西安。八国联军打北京时,圆明园的残存建筑和财物,遭到驻守附近的溃军和匪民的抢掠,使其遭到彻底破坏。八国联军在北京城里呆了三天,不但侵扰了北京城平民百姓,就连紫禁城内的文物也未幸免,例如《四库全书》被毁数千册,翰林院的藏书被抢劫毁坏,古观象台天文仪器被英法军队抢去流落海外。清朝在被八国联军打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也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