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海归再次归海 梦想落空

半数海归再次归海 梦想落空 Wed, 01/11/2017 - 20:54
【本报综合报导】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有超半数中国海归回国就业后,有“再归海”的意愿,希望重返国外深造或就业生活。“海归再归海”现象日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海归再归海”是指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回国创业发展,之后再去原留学国或第三国发展。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经调查研究后,最近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蓝皮书中,CCG对留学生回国后再归海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918名海归中,68%的受访者表示有“归海”意愿。

在成都举行的一场毕业大学生招聘会。(Getty Images)
在成都举行的一场毕业大学生招聘会。(Getty Images)
 
CCG的分析发现,希望“再归海”的海归人士大都是来自大陆二、三线城市或中小城镇,且语言能力比较好的人群。
 
海归回国梦想落空
 
最近万维读者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读完博士之后,在一所州立大学做了四年助理教授,并且拿到终身教授职位,但他最终却选择了回到国内母校任教。
 
令人意外的是,最近他又举着全家“归海”了。原因有二:(1)他对国内的人事关系难以适应,在回国前他曾被许诺过不少优惠条件,包括住房、启动科研基金、研究室等,结果一半难以兑现,和领导交涉的结果不理想,同时又得面对同事的抵触情绪。他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和当初梦想相差甚远;(2)子女教育问题,他的两个孩子一直不适应国内学校的压力,很是不高兴,同时也让他们花了更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如今孩子要上高中,一心要回美国读大学,坚定到了拚死的地步。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留学生在出国之前尚未步入社会,还没有尝到国内职场的错综复杂,也不是真正了解中国社会。一旦回国亲身体验后,便开始怀念留学国家的生活。
 
CCG调查 “再归海”原因
 
CCG的调查显示,海归选择再归海的原因主要是:(1)国内环境污染严重(37.8%);(2)国内薪酬太低(28.5%);(3)找不到满意工作(26%);(4)食品安全问题(24.5%);(5)不愿子女接受国内教育(24.5%);(6)买不起房子(22.9%);(7)难以适应人际关系(19.7%);(8)对海归不认同(16.2%)等问题上。
 
针对“再归海”的问题,自由亚洲电台的节目嘉宾、美国乔治亚大学化学系的古懿博士认为,经过西方生活和教育的海归们,知道一个正常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旦回国后,发现国内缺乏规则,没有法制,不尊重人才,互相欺凌,他们对这样一个社会或多或少会有所失望。
 
古懿博士表示,你无法去隔绝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谎言和恶意,以及因国内的这种体制所带来的各种官僚,社会低下及社会不公正。
 
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整个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超过往年的状况。大家对环境的前景是越来越悲观,可能都会感到很恐惧。把留学问题放在整个大背景下去研究,发现环境问题作为他们人生抉择的考量占的权重可能会越来越大。
 
秦伟平认为,一些海归人士回国后,发现科研环境与国外差异太大,在美国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在中国可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应付这些人际关系,搞那些没用的东西。这部分人,迟早都会想考虑回来,成为“再归海”。
 
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夏业良教授认为,海归回到国内,有很多方面难以适应。除了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重压之外,人际关系、勾心斗角、权力之争都会感到不适应。再有就是大城市的房价都是天价,且自己如果有了孩子的话,同样要吸雾霾,没有办法来回避这样一个环境恶果。
 
夏业良教授还表示,“海归再归海”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包括那些高官们在退休后也会大批逃往西方。
 
中小城市 “再归海”普及
 
蓝皮书中显示,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的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其中,仅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的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毕业学生。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人仅为3.5%,选择“满意”的人为27.1%。
 
从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来看,大部分的“再归海”人群来自于二、三线城市或中小城镇;从个人的经历角度来看,再次选择出国、往返于不同国家的人群,大多数人的语言能力较好,在国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并且在回国之前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
 
然而,在一些一、二线城市移民早已经成为了热流,越来越多的海归和正在海外读书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办理投资移民。
 
“再归海” 影响中国竞争力
 
CCG报告中列举了一系列有关留学人员“海归再归海”的原因,但还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就是,随着近年留学人数的增加,大批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没能顺利地留在国外,于是这些“被海归”的人在回国后,仍然继续寻找出国机会,因而推动了“再归海”的浪潮。刚刚辞去了北京一家艺术品画廊的工作,重返洛杉矶攻读艺术史博士的张小姐就是一个最典型例子。
 
“海归再归海”的现象会导致中国大陆人才流失。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这将会影响中国的竞争力,导致未来的中国竞争力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