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 承担操持家务的责任

留守女孩 承担操持家务的责任 Tue, 09/01/2015 - 15:42

【本报综合报导】中国近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吸引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由于民工的收入很低,加上严格的户籍制度,民工的孩子在异地没有免费入学的机会,因此绝大部份民工无法将孩子一起带到他们打工的城市。他们在自身背井离乡的同时,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留在了家乡的小村庄。

留守的女孩们(网络图片)
留守的女孩们(网络图片)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们或与年迈老弱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或寄宿在亲戚家,有的孩子甚至没人看管独自留守家中。这些孩子因此而被称为“留守儿童”。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渔洞村距离广西南宁两个多小时车程。在当地,“借钱建房——打工还账”的现象很普遍,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幼小的子女独自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燕子今年12岁,已经小学毕业。她家就住在渔洞小学边上,这是一栋外饰气派的二层楼房。然而屋内还没有完工,地面不平,墙砖裸露,室内的楼梯扶手还没有安装。

燕子和她14岁的哥哥、10岁的妹妹就住在这里。一楼堆满了杂物,二楼留给兄妹几个吃住。他们的父亲在云南打工,妈妈在广东东莞打工,爷爷奶奶已经去世。这两年,哥哥已经在乡里寄宿读初中,父母要到过年或暑假才回来。马上要上初中的燕子,最近发起愁来。

原来她上初中后,家中就只剩下妹妹了,这让她很不放心。燕子的妹妹丹丹平时习惯了姐姐照顾她,自己还没有单独生活过。对此,丹丹满腹委屈地在纸上写下“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您不要为了钱,而不能陪伴我们长大”。

燕子和丹丹的堂妹菊子今年才8岁。她的爸爸妈妈好几年前就出去打工了。燕子家对面一栋更大的楼房就是她家。由于靠得近,菊子经常会到燕子家中玩耍。

10岁的飞云,住在菊子家斜对面。因为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小小年纪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哥哥和弟弟的重担。

这个年仅10岁的女孩,把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然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这个留守女娃显得胆怯、自卑,眼中随时涌出的泪珠掩饰不了她内心的脆弱。

每年她的爸爸妈妈回来只有一个月,对于这一个月与父母相处时间,飞云格外珍惜。

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这些女孩过早地懂事、坚强。燕子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和妹妹们常常会被同学欺负,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被“隔离”。

“没有人跟我们玩,就是我们几个自己玩。”她说。“妈妈在家心里才踏实。”她们很少与外人沟通,也很少对父母、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说出内心的不快乐和生活中的难题。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情绪困扰无处排解,是普遍现象。

燕子和妹妹共用一部老式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她们的妈妈会打电话回来,有时聊几分钟,有时也聊很久。燕子从不在电话中跟妈妈说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一些同龄女孩会对父母撒娇、使小情绪,燕子姐妹却从未有过。

她们有时候钱不够花,很难应对日常的开支,有时候还得面对哥哥弟弟懒惰的麻烦,她们多么盼望着自己的父母能早日回家,不再离开她们。

留守儿童: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

6月18日,一份非官方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根据2013年的一项统计,中国0~17岁儿童有2.7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20%、世界儿童总数的14%,中国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

那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多少呢?至少有6,100多万,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2%、农村儿童总数的38%。根据对云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北、甘肃六省农村地区的2,000多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白皮书》公布了一组令人心酸的数据:

15.1%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中国新年也无法和父母团聚;29.4%的孩子一年中只见过1~2次父母;4.3%的孩子一年中没有和父母发生任何联系(电话或网络);10.2%的孩子一年只和父母联系1~2次(电话或网络);10.4%的孩子一年只和父母联系3~4次(电话或网络)。

《白皮书》认为全中国有近1千万儿童一年都没见过父母;近260万的儿童一年连一次父母的电话都接不到;885万儿童一年只和父母联系一两次;而每年和父母联系的次数少于或等于三四次的儿童就有1519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