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照顾七旬智障儿子

百岁老人照顾七旬智障儿子 Wed, 04/22/2015 - 12:39

【本报综合报导】人生百年,虽然苦难多过享福,但向从珍老人从未抱怨,一生行善的她用自己残疾的身躯,七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自己的智障儿子。

向从珍老人和她的智障儿子从未分开过。(网络图片)
向从珍老人和她的智障儿子从未分开过。(网络图片)

向从珍左手拿着小板凳,右手拄拐杖行走。(网络图片)
向从珍左手拿着小板凳,右手拄拐杖行走。(网络图片)

向从珍在菜园刨地。(网络图片)
向从珍在菜园刨地。(网络图片)

生于1916年的向从珍老人,现住荆门市团林镇兴村,按照传统虚岁算法,她已是百岁高龄了。虽然家庭成员已经有52人,最大的重孙都十多岁了,但心态年轻的她并不认为自己老,她还期待着五世同堂。

向从珍一生命运坎坷,从小她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只能靠拄拐,或者靠双臂和板凳交替往前挪。

15岁那年,她和妹妹被抽鸦片的父亲卖给了戏班子,从而流落到了河南淅川。后来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当时他只是看了她一眼,就花100元钱把她买了回来。那时买个健全的女人也要不了这么多钱。向从珍认为,那就是一见钟情,她一辈子当牛做马也难以回报。

结婚的时候,丈夫穷得连茅草棚都没有。而向从珍从小吃苦,性格坚强,正常人能做的事她都能做。

婚后,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没想到这个儿子让她操碎了心。儿子出生时格外的瘦小,没有一点力气。5岁了还不会走路。向从珍将他抱到镇上去诊治,得到的结论却是“傻了,医不好”。

向从珍不得不把他背在背上做家务。智障的儿子还不会走,她又怀上了女儿。于是她背着儿子、挺着肚子,在小板凳上洗衣、做饭、劈柴,一刻也没有闲着。她还将父亲补锅的手艺教给了丈夫,叫他走街串巷去补锅。

之后数十年时间里,夫妻俩勤勤恳恳,省吃俭用,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向从珍则先后生了7个孩子,其中5个儿子2个女儿,除了老大天生弱智且瘸腿,一生未婚之外,其他子女均长大成人且婚配。

1966年,向从珍一家作为丹江口水库第一批移民,搬迁到了荆门。

向从珍做饭的手艺是出了名的好。村民们常常好奇地围观,这个双腿残疾的妇女竟然会擀面条。向从珍坐在小板凳上做饭,把小板凳挪得“咚咚”响,倒水、和面,面团在她手下服服帖帖。一团面擀成透亮的薄饼,再切成细丝,手一扬,甩在案头,齐刷刷的。向从珍铿锵有力地招呼大家来吃饭,大伙啧啧称奇。

湖北人没有河南人爱面食,向从珍有点不适应。她把青菜剁成馅儿做包子,挨家挨户给邻居们送去。大伙亲昵地叫她“向妈”,“向妈太了不起了,要是健全人,她绝对是个女强人”。向从珍一直坚持逢年过节亲手做包子、花卷给左邻右舍送去;她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但遇到乞丐从来都是大方施舍;若起纷争永远让人三分。人生一百年光景,生命中无数次逢凶化吉,向从珍认为这都是“福报”,对此她非常满足。

如今,老人虽已百岁,却精神矍铄,与其说是她照顾智障儿子,不如说是母子俩相依为命。大儿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两人就没有分开过。她洗衣、做饭、缝补,大儿子就坐在旁边盯着她看,目光一刻也不离开。

上世纪80年代,丈夫去世。“老大好像从那时候开始长大了,他以前什么都不会,那以后就学着干些简单的活”,如今每天早上起床,大儿子都乐呵呵地去给向从珍倒马桶。

向从珍种菜,大儿子担水、劈柴。向从珍走哪儿,儿子就跟到哪儿,而且更加依恋母亲。

花开花落,时光一年年过去,大儿子也年岁渐长。70岁的他像个怯生生的孩子,不愿出门,剪头发、修胡子都是向从珍亲自给他做。

拿出剪刀,扳过大儿子的脑袋,向从珍要给他剪发。七旬儿子像个孩子一样温顺地靠在她怀里。“他再傻我也不嫌弃他,我要照顾他一辈子。”向从珍拍拍儿子的脑袋,一脸慈爱。老人穿着一件蓝色对襟褂子,朴实粗厚的棉布,看起来格外慈祥,有精神。

除了耳朵有点背,向从珍思维清晰,身体没有其它问题。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吆喝大儿子去提水,自己则打扫卫生、做饭,用小铲子在门前的一小畦菜地里劳动。

从家里到菜地有近10米的距离,她坐在竹椅上一步步地挪,她的动作很娴熟,三下两下就挪到了菜地里。

这块菜园是向从珍母子的蔬菜供应地,儿子已失去劳动能力,菜地全由她料理。向从珍坐在一把竹椅上刨地,动作利索,让人无法想象她已经百岁高龄。地里种上了菠菜、蒜苗,长势喜人。她还准备把地翻一遍,然后种上辣椒、豆角等夏季作物。

门前,油菜花一望无际,孩子们嬉闹着从花海中钻出来,对于儿孙满堂的向从珍老人来说,生活给与她的是满满的幸福。  

关键词